以艺考改革扭转“投机性报考”的功利

9月2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工作视频会议,针对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分别发布两份指导意见。两份意见均提出,提高考生文化成绩要求,扭转“重专业轻文化”倾向。

艺术类招生考试、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是我国高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家选拔专长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这两项考试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很多广受诟病的问题。

一是功利性报考问题突出。因为艺考招生对文化成绩要求明显低于普通考生,高水平运动队考试往往降低两三百分录取,客观上造成很多考生和家长把参加这两项考试当成“终南捷径”,不论是否有专长、是否感兴趣都蜂拥报考。如此,不仅堵塞了真正专长人才的机会,而且造成就业率走低,实际上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二是考试的公正性规范性尚待加强。近年来各地出现的“暗箱操作”“违规替考”等事件,虽是少数,但影响恶劣。三是娱乐化倾向明显。每年艺考,一些艺人受到媒体和粉丝狂热追捧,客观上影响了考试的严肃性、影响专业评价。

此次,国家有关部门从提高考生文化成绩要求、提高报考门槛、严控现场考试规模等多方面出台政策措施,直指现实积弊、深层问题,对于扭转“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降低“投机性报考”的虚火、遏制考试违法的冲动,促进艺考、高水平运动队考试回归本质具有深远意义。不同的孩子天资禀赋不一,在全国一盘棋的高考制度下,专门安排专项考试,为的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科学选材,追求的是高考的公平正义;对在专项考试中出现的一拥而上、忽视文化成绩、违纪作弊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调整、制度改革,追求的同样是公平正义。

改革不是对过去政策措施的否定,而是为了让政策的初衷更好实现——只有筑牢公平正义之基才能把兼具专业特长和文化素养的可造之才选拔出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艺考、高水平运动队考试的执行上,因材施教与公平正义实际上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有机兼顾、两不偏废,才能同步抵达。

高考制度涉及千家万户,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高考制度的每一次哪怕细微的改革,都不是一件小事。期待此次招考改革能够落实落地、切实奏效,通过更严格规范的考试制度,选拔培养出一批高水平专长人才,让每一个年轻人求学求知、奋发向上、经世济用的梦想都得以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