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通州区一小区发生火灾,造成5人死亡,火灾原因初步判定与电动自行车在室内充电有关。这并非个案,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发生2000起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火灾,其中80%为充电时引发。
充电着火的原因都有哪些?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智能汽车研究所所长张希表示,正常情况下,电池在充满电后会切断充电电流,但是如果电池管理系统出现问题,电池电量状态估计不准,就可能发生过度充电现象。同时,可能由于电池老化情况严重,内部过热从而导致热失控。
现在,市场上电动自行车的电瓶有一部分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张希解释道,高镍三元锂电池在过度充电时温度不断升高,电池内部可能会产生剧烈热失控反应,导致电解液分解形成可燃气体,引发燃烧,在密闭空间内甚至出现爆炸。
“电动自行车一旦发生爆炸或燃烧,在两分钟之内烟气会迅速蔓延,不仅浓烈,而且具有相当大的毒性,烟气温度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达到80多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火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实表示。
“目前来看,市场上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管理技术良莠不齐,对于电池的状态监测精度不高,且缺乏安全预警功能。”张希建议,为了减少悲剧的发生,加强电动自行车电池的质量把控尤为重要。电池的生产过程中要确保没有杂质,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材料的质量都需要严格把关,分装、测试过程也必须全程检测到位,以确保电池的质量安全,从源头上避免火灾的发生。同时电池管理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增加热失控安全预警功能。
进楼充电为何屡禁不止?
“楼道停放电动车,夺命只需100秒。”这样的警示语,在许多城市小区中可以见到。
作为一种快捷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以绿色、实用等特点广受居民青睐。来自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这么多的电动自行车在哪充电、怎么安全充电就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早在2017年,公安部印发的《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中就要求,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公民应尽量不在个人住房内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
今年8月1日起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也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既然国家已经加大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明令禁止电动自行车在楼内公共区域充电,很多地方或小区也都不允许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可为什么这种现象屡禁不止?郑实表示,首先,大多数居民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认识不足,不了解它的火灾危险性,也缺乏必要的火场逃生自救能力。其次,和不少老旧小区充电配套设施并不健全有关。再次,传统投币式充电设备不安全也是居民不愿集中充电的重要原因,因为缺乏监控手段,一旦付费就没法停止,而且在充电过程中插头有可能被拔掉。此外,也与大众觉得集中充电“不经济”有很大关系。
专家:把充电要求纳入小区规划
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近日表示,对电动自行车火灾等冲击安全底线的问题,要综合考虑充电、防盗、电价等因素,疏堵结合精细治理,以便民利民措施确保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整治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存在电动自行车及电池违规生产、违规销售、违规拆改装等问题;也有电动自行车及电池在建筑内违规停放、充电问题;同时还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不足和缺失的问题。
据了解,新建小区很多都考虑到了居民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配置了充电设备。但一些老旧小区充电场地不足、充电设备匮乏的问题普遍存在,这无疑加大了小区的消防安全隐患。
对此,郑实建议要配备足够数量的集中充电装置。“如果在停放库室内设置充电区域时,应用实墙将其分隔开来,形成单个可控的单元,一旦发生失火不至于过度蔓延。如果在室外建设停车场所,最好建设成开放的形式,即有顶棚遮雨,侧面是开敞形式,这不仅有利于通风采光,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火灾,烟气能迅速扩散,减少人员伤亡。”
此次北京通州起火住宅共5层,高18米。其中4层、5层为复式结构。3层起火后迅速蔓延至4层阳台,并蹿至客厅及5层卧室。“这次通州的火灾是由3层通过阳台向上蔓延,但对于住宅设计而言,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在火灾发生时火势不会上下或水平蔓延。”郑实进一步解释,两层住宅上下之间通常要设计有窗槛墙,如果是落地窗也应为防火玻璃,大概一米二、三的高度,在火灾发生时,即使火焰蹿出窗户,也难以蔓延到上一户。针对老旧小区,郑实建议,把电动自行车的充电规定统一纳入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的要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