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要城市健康设施评估出炉,给各地提了个醒—— 做好城市规划 健康设施别拉下

10月14日,居民在重庆云阳月光草坪公园晨练。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近日,《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研究报告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在北京联合发布。通过创新运用多源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报告对中国80个主要城市的健康设施规划、建设水平和设施使用情况展开了综合评估,并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城市的整体状况进行了重点梳理,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您知道城市有哪些健康相关设施吗?各个城市健康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水平有哪些差异?

城市健康设施不单指医疗卫生机构

提起城市健康设施,您最先想起的是否为医院?

“报告聚焦的‘健康设施’不单指医疗卫生设施,还涉及养老、中医、心理、体育、绿色出行、应急避难等全健康要素。”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介绍,报告更加强调公共卫生与空间规划的行业交叉与结合。

李栋介绍,在指标构建上,“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依托公共卫生与空间规划学科理论框架,重新梳理“健康+设施”核心内容,建立了“核心设施”“支撑设施”和“设施使用”3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从城市、城区、社区等不同单元层面开展评估,注重数量、可达性、密度等不同评价维度。指数还特别关注社区医疗设施使用分担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城市拥堵指数等反映设施实际使用效果的指标,拓展了对传统设施指数的研究内容,可全面衡量城市与健康相关的各类设施水平。

“在数据方法上,除常规的政府统计与调查数据外,重点融合社会大数据,特别是互联网地图POI(兴趣点)数据的应用。”李栋说,POI数据意味着该设施更容易被用户所检索、访问和使用,实现了对实际可用设施的大样本量评价分析。

不同区域城市健康设施水平差异显著

报告显示,在城市健康设施指数排名方面,深圳位列第一。杭州、金华、鄂尔多斯、宁波位列第2—5名,昆明、珠海、成都、南京、银川居于第6—10位。

“城市健康设施指数领先城市以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为主。”李栋表示,部分地级市表现亮眼,如金华、鄂尔多斯、珠海排名位列前十。

从总体来看,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健康设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相对领先;各个城市的健康设施状况与其经济发达水平趋势基本一致;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健康设施水平呈“两阶”分布,30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优势明显。

从二级指标来看,核心设施、支撑设施和设施使用结果特征不一。中心城市在医疗、体育、养老等核心设施的供给水平占优;东南沿海城市在绿色出行、公厕、应急避难等支撑设施方面处于领先水平,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则较为短缺;在社区医疗使用分担率、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使用方面全国大部分城市均较好,但东北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部分健康设施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如全国大部分城市养老、心理咨询、应急避难等设施供给不足,足球场数量与国家规划建设目标缺口巨大,社区医疗使用率偏低。对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来说,大部分城市在养老、体育健身、心理咨询、公交车、公厕等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缺口,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亟待提升。而对于长三角城市而言,则应重点关注人均医疗卫生设施数量、社区健康设施可达性等方面的短板。

课题组呼吁各地政府要更加重视健康设施的实际可利用水平,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不足,因地制宜重点改善养老、应急避难、公共厕所、社区医疗设施及其使用率等方面的问题,回应群众对健康设施服务水平日益提升的诉求。

建设更加宜居韧性安全的健康城市空间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通过土地利用、交通引导、设施布局和社区塑造等规划、建设和管理,对公众健康造成直接影响。”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表示,将健康要素纳入城市与区域规划,建设更加宜居、韧性、安全的健康城市空间,实现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已成为一道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卓越访问教授、健康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宇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走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把增加人民福祉作为城市治理的根本目标,城市规划要从“见物不见人”转变为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状态、发展状态为核心,以全面提升人的身心素养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要达到这样高质量发展状态,科研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