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龙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其中,三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3%,两年平均增长15.1%。综合来看,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4.7%,两年平均增长18.8%。统计数据充分说明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工业利润增长情况呈现了几个特点:一是国有控股企业增速领跑,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私营企业都实现了较好增长;二是受到大宗原材料涨价和供应链影响,采矿业、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增速扩张明显,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等行业在前三季度的利润实现了成倍增长;三是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利润增速较好,重点是医药、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行业利润保持较好增长;四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增强,三季度70.7%的工业大类行业实现了盈利增长,同时企业的成本略有下降,企业所有权者权益和资产负债率等不断向好。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向好,主要源于三个因素:一是中国相对有效的疫情防控为生产生活提供了秩序保障,供应链的相对完整性对生产提供了保障,逐步恢复的内需又进一步“激活”了供给。二是规模以上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在疫情中凭借生产规模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市场占有优势等,规模以上企不仅业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并且随着国内外需求的恢复,普遍赶上了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快车;三是国际大宗原材料涨价等使得上游企业利润普遍提高。另外,在疫情、气候灾害、能源危机等影响下国际供应链的部分中断,使得中国外贸在前三季度实现了较快增长,改善了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各类企业利润也存在着“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虽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好,但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同时,虽然上游企业由于大宗原材料涨价,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不断增加,企业效益逐步恶化。这种结构性矛盾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具体来讲,需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下游企业的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支持力度,控制好疫情,保持经济社会秩序稳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跨周期调节政策,不断扩大内需,以达到将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的目的。(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