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到位,呵护全民健身热情

你的健身频率如何?你对社区健身设施满意吗?近日,有一专项调查显示,广州居民运动热情高涨,但目前老旧小区的健身设施配套缺口较大;调查建议未来社区体育设施采取室内外结合、多种场地结合的建设模式,提供更有活力、更多元、更有品质的健身场地和设施。

“67%广州人每周坚持运动”,展示了广州全民健身的热度。每当夜幕降临,遍布于广州的每一个运动场地、公共空间,都可见开展各类健身运动的身影。专业运动场自不待言,即便是小区里的一个小广场,晚上也有人在此散步、跳广场舞。城市居民热爱运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利民利城又利国——增进市民身心健康、提升大众幸福指数,促进体育消费、助力经济发展,塑造文明形象、提升城市活力。因此,居民运动热情要认真呵护,全民健身运动这把火要越烧越旺。

“老旧小区健身设施配套缺口较大”,折射了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体育运动资源的可及性,是衡量一座城市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一个参数,也是呵护居民运动热情的重要抓手。目前,广州已形成“城市十分钟健身圈”和“农村十里健身圈”,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在总量上,健身设施已经有了基本保障,但在质量上,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健身资源配置不均衡、设施残缺、服务不优、社会化程度不够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基层。这些现象在老城区、老旧小区为甚,健身设施本来就偏少,加上管理不善、维护不力,导致能用的、好用的不多,从而影响居民使用。增加老旧小区健身设施,要像修建“口袋公园”一样,见缝插针,能上就上。

“75%的居民支持区域周边学校体育资源开放”,反映了市民群众对增加健身设施的诉求。健身设施不足,既有总量不足,也有结构性短缺。比如,城中各类学校,拥有一批高标准的体育设施,这些设施经常处于“吃不饱”状态,对资源造成浪费。假如能够理顺机制,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将这些设施向公众开放,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健身设施不足问题。

“广州人最喜欢散步和慢跑”,昭示了健身设施做增量的方向。散步和慢跑都需要路径,城市应该加大健身步道建设,满足多数群众的需求。不久前,广东省首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在黄埔区长岭街道亮相。这种高标准步道,未必能大量复制,更多时候应该因地制宜,满足基本需求即可,未必非得“高大上”不可。

广州市居民健身习惯调查,既是对全民健身运动现状的摸底,也可以为未来发展做参考,很有意义。(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