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专访人社部负责人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题: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专访人社部负责人

新华社记者姜琳

近日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来自各地的146个劳务品牌项目首次集中亮相。为什么要发展劳务品牌?如何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记者专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

问:什么是劳务品牌?我国劳务品牌整体发展情况如何?

答:劳务品牌是有着鲜明地域标记、过硬技能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这次参展的146个劳务品牌多数集中在手工艺制造、建筑、家政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有的已在社会上广为知晓,比如“粤菜师傅”、山西“吕梁山护工”等,其他品牌大都也在各自行业或一定区域内拥有一定知名度。

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能力强,如河南“林州建筑工”从业人员达20万人,当地60%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建筑业。一些劳务品牌已经不单是就业名片,还成了城市名片,实现了小品牌大作为。如江苏“盱眙龙虾厨师”延伸为集种养、物流、餐饮、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青海“化隆拉面师”扩展为拉面产业,当地农民纯收入的54%来自拉面餐饮相关行业。

我国劳务品牌建设工作已有初步基础,但总的来说,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还不多。特别是与我国2.86亿农民工总量以及完备的行业门类相比更显不足。同时,劳务品牌管理还不够精细,从业人员技能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问:劳务品牌是如何形成的?

答:劳务品牌最初形成具有一定自发性,多数以政府主导或因势利导,逐步走向市场。一些地方在建设之初就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如广东成立劳务品牌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山西吕梁市成立领导小组,贵州正安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正安吉他工匠”产业专项发展资金,云南剑川县每年筹措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剑川木雕工匠”劳务品牌建设等。

在品牌建设上,有的立足当地资源、挖掘当地传统工艺,如江苏“扬州三把刀”等;有的结合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如陕西“紫阳修脚师”等;有的依托能人返乡创业、当地产业项目发展,如吉林“辽源织袜工”等;还有的依托劳务中介等市场机构,如山东“乐陵港务工人”等。

问:为什么要持续推进劳务品牌建设?

答:“十四五”时期,抓好劳务品牌建设十分重要。

一是有利于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从实践情况看,劳务品牌带动就业人数多,从业人员就业更加稳定、收入更高、权益更有保障。二是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抓好劳务品牌建设,大量培养行业技能人才,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人力资源支撑。三是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迈向共同富裕。很多贫困地区曾通过劳务品牌建设,带动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帮助他们实现了增收脱贫。四是有利于满足民生需求。抓好劳务品牌建设,培养有技能、有诚信的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家政、育儿、养老等各类服务,可以进一步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问:我国在建设劳务品牌方面有何规划部署?

答:今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将打造劳务品牌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将培育劳务品牌作为稳定和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的重要手段,纳入国家规划高位推进。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日,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20部门印发《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十四五”期间劳务品牌建设提出三方面具体目标:

一是建立一个支持体系,围绕增加品牌数量、提高品牌质量、发挥品牌效应,建立健全劳务品牌建设的促进机制和支持体系,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形成一个打造体系,省市县分层打造推出本地叫得响的品牌,在此基础上全国推出一批地域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领军劳务品牌;三是着力提升劳务品牌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树立劳务品牌良好社会形象。

问:下一步劳务品牌建设将在哪些方面发力,如何实现“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答:一是加强发现培育。要广泛调查并全面掌握本地区劳务品牌基本情况,强化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紧缺服务业、文化旅游领域、就业帮扶重点地区,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培育劳务品牌。

二是加快提高质量。要动员社会力量,大规模开展劳务品牌技能培训,解决从业人员技能水平较低、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要广泛开展区域间劳务协作,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并给予相应补助,不断提升从业规模。要将诚信作为核心要素,提升劳务品牌信誉。

三是放大品牌效应。壮大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创新创业规模,不断增加经营主体。壮大龙头企业,引导“专精特新”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壮大产业园区,充分发挥领军品牌的引领作用,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劳务品牌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作为。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地方实际,挖掘特色优势,提高劳务品牌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