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的基辛格是与“乒乓外交”渊源极深的人物。23日休斯敦世乒赛开幕当晚,中美乒协联合举行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基辛格发表视频致辞,看似简短平淡,但包含深意。
众所周知,乒乓外交中,不足三克重的小小乒乓球,竟为当时冰封逾20年的中美关系送来第一缕暖风,凿破第一层积冰。中美关系自此开始松动、转圜、恢复、发展,造福两国和世界。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件。
基辛格的致辞,从美国的视角,选择了当年乒乓外交的这样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自下而上:50年前,一名美国乒乓球队员致信周恩来总理,请求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中国。他特意点明,这是个人行为,并非受政府的委派。
第二个细节自上而下:当时的基辛格,是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白宫正在设法与中国政府接触,“欢迎任何流露出拉近乃至改善两国关系愿望的举动”。
显然,这既是美国的民间与政府上下呼应,也是中美两国人民与政府的双向奔赴。其结果,如基辛格在致辞中所说,1971年访华的美国乒乓球队俨然民间自发形成的外交使团,而东道主的友善好客,向美国“传递了非常明确的信息”。乒乓外交由此拉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
基辛格最后说,我很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乒乓球,知道像这样看似边缘性的事件,可以对增进国际理解和两个伟大国家之间的和平,作出多么大的贡献。
的确,在美国,乒乓球虽然近些年人气变旺,甚至疫情当中,在离白宫仅几个街区的繁华市衢,上月还新开了一家乒乓球馆,但总体上,乒乓球在美国一直属于相对边缘化的小众运动项目。正如休斯敦体育局首席执行官伯克在世乒赛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所言,她家中就有乒乓球台,闲时打着玩,但只是作为消遣,并不当成竞技,“这就是大多数美国人对乒乓球的态度”。事实上,当年轰动一时的乒乓外交,名气远远高于到目前为止美国任何一个乒乓球冠军。
不过,走进休斯敦的乒兵球馆,询问当地球迷乒乓球魅力何在时,又不禁感到,50年前,乒乓球,而不是其他种类的体育项目,能够成为“改变世界的运动",除了正当其时,正逢其势,也并非完全偶然。虽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论在哪个族裔的乒乓球迷眼中,乒乓球都似乎天然带有一种家庭般的亲切感和友善气氛。休斯敦一所中学的副校长萨博金长期在乒乓球馆当兼职教练。他说,乒乓球台犹如“完美的胶水”,“乒乓球是团结全世界人民的最好方式”。
世乒赛上,中国女乒队员陈幸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谈到这一点。她说,乒乓球场地不是很大,每一个球都可以跟对手交流。因为距离近,交手的每一个瞬间,甚至是每一次接发球,都有自己的意识,或者能够猜测对手的一些意识,这些即时沟通能够让球手有一种斗智斗勇的感觉,特别容易体会到不打不相识的感受。“有的时候,通过打一场比赛,或者一场训练,能让两个人瞬间更了解彼此。”
在23日中美乒协联合举办的纪念活动上,当年的亲历者史维利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对她来说,乒乓外交不仅意味着与世界其他文化和人民交朋友,也意味着打破可能的障碍,让世界人民拥有和平。她希望,中美年轻一代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一起打乒乓球,结下个人友谊并成为和平的大使”。
本届世乒赛首次落户美国,一大原因就为纪念乒乓外交50周年。世乒赛上,中美国手首次跨国混双配对,首日便双双晋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表评论文章说,这是“体育和外交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文章指出,当前中美关系处于低潮,华盛顿几乎所有重大战略决策,都要先拿起“构筑与中国的对抗”这一棱镜端量。文章以题目设问:“美国和中国,能再次走和平之路吗?”
一战之前,欧洲百年承平,民意把和平视为理所当然,把战争看得比地平线更遥远,轻率踏入战争的陷阱。如今,二战结束已逾四分之三个世纪,在世界各地,很多年轻人无从想象“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的辛酸。可是,回望历史,殷鉴岂远!
休斯敦为世乒赛特意制作的纪念围巾上,一面印着单词“和平”,一面印着“友谊与信任”。
未来50年,中美如何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不仅太平洋两岸,国际社会都在密切关注。但世界和平与人民友谊,永远需要双向的奔赴,需要我们——和当年亲历者一样的每个普通人,主动输出涓滴善意,积蓄和平与友谊的力量。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传承乒乓外交的精神,积蓄涓滴善意的力量,就在此刻,就在当下。(参与记者:兴越、潘丽君、檀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