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昨天继续召开,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到,在条例所需的20项配套政策文件清单中,年内完成7项配套政策。1-10月生态涵养区PM2.5累计浓度30.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报告建议,研究制定生态涵养区适宜产业发展政策等。此外,延庆冬奥赛区生态修复面积214万平方米已圆满完成。
现状
延庆赛区生态修复面积214万平方米已完成
报告介绍,《条例》实施以来,市和相关区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区富民的原则,把法规的贯彻落实作为推动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区域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相关配套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在20项配套政策清单中,年内完成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及综合性生态补偿保护等7项配套政策。
1-10月生态涵养区PM2.5累计浓度30.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市园林绿化部门全面建立林长制,新建10个集体林场,提升了集体公益林管护水平;启动古树名木体检全覆盖行动,分级建立衰弱濒危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工作;新增造林绿化8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山区森林健康经营39万亩,森林质量不断提升。
延庆区高标准践行冬奥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冬奥工程一体推进,开展动植物资源摸底调查,在施工过程中,“一场一策”量身设计保护方案,“一树一档”建立身份信息,建成5个就地保护小区、2个近地保护小区,建设占地面积为22公顷的冬奥森林公园,赛区生态修复面积214万平方米已圆满完成,“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由蓝图变为现实。
问题
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一定短板
报告提出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条例第20条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生态涵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统筹开展生态修复”。检查发现,废弃矿山、生态林断带和宜林荒山荒地等生态薄弱区域急需开展生态修复,停采矿山修复工作存在理念局限、工程零散、资金单一等问题,各区修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需提升。据2020年现状核查,全市关停及生产矿山12个,未治理废弃矿山及裸露岩壁面积1373公顷;已经治理的矿山仅以简单的消灾、复垦、披绿为主,缺乏与周边生态系统的有机协调。
此外,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短板。边远山区还存在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医疗设施、养老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建议
研究制定生态涵养区适宜产业发展政策
报告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其中提到,统筹抓好矿山生态修复。市和相关区政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广泛发动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认真解决关停矿山和历史遗留的“新老问题”;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积极探索生态恢复、景观再造、整体开发、综合利用的新路径。
同时,提升生态涵养区森林资源质量。继续实施中低效林提质增效计划,通过开展林木养护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重要物种栖息地恢复等工作,推动平原林分结构调整,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完善森林保护利用政策,用好广袤的森林资源,继续探索集体林场等经营模式,科学发展符合行业规划和区域特色的林下经济。
此外,研究制定生态涵养区适宜产业发展政策。充分听取各级代表和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结合调整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加快制定生态涵养区适宜产业的发展政策。结合各区功能定位,支持生态涵养区构建适宜的产业结构,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广泛参与,不断增强内生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