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 助力精细治理

走进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指挥大厅,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几乎占满了整个墙面,上面清楚地显示着合肥市的实时路况、警力分布、交通事故处理进度等信息。

“指挥大厅于2020年升级改造完成,设有指挥长席、指挥调度席、综合研判席、视频巡检席、勤务督导席、信息发布席等六大区域,是合肥市智能交通三期项目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民警代正海说:“指挥大厅投入使用后,方便交警实时掌握路面信息,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早在2008年,合肥市就启动智能交通一期的建设。但近年来,随着合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及国际化都市区的步伐不断加快,人、车、路交通要素急剧增长,交通需求呈现量的激增和质的提升,原有的交通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

“警力资源有限是一个重要原因,需要向科技要警力。”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陈建梅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私家车,2012年开始,合肥的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目前已经接近270万。”

面对日益紧张的交通管理压力,2020年9月,合肥市政府投资2.62亿元启动智能交通三期项目建设,通过业务应用系统、交通大数据资源中心、基础支撑和执行系统等方面的建设,搭建全息交通感知体系,实现全量数据的汇聚、共享和应用。

“我们升级改造了信号机、交通视频监控、电子警察等智能交通外场设施,构建完善的外场执行系统;搭建的‘交通超脑’,能将各类外场执行系统的数据进行汇聚、存储,并进行智能化分析。同时,我们依据智能算法,实现了多种视频场景智能分析,开展可变车道、大货车闯禁行、高架管控等多种应用场景,提升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陈建梅介绍。

下午5点,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瑶海大队一中队的岗亭里,民警丁晔正通过交通信号优化平台查看辖区路口通行状况。

“现在临近下班,长江东大街与东一环交叉口车流量较大,平台显示已经出现拥堵。”他一边解释,一边轻点鼠标,进入优化界面,“现在系统建议的绿灯通行时间是58秒,感觉还不够,为了车辆尽快畅通,我们可以远程将时长增加到68秒。”随着绿灯时长发生变化,没过多久,该路口的拥堵情况便得到缓解。

信号优化配时中心民警王飞介绍,交通信号优化平台主要是通过采集分析路口渠化、视频、卡口流量等数据,对交通信号进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目前,合肥市已完成了700个路口优化、14条干线绿波带优化和5个区域协调优化,车辆通行效率得到提升。

在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架桥大队的分控中心,大屏幕正实时显示合肥的高架桥路况。“事件检测系统是三期建设应用里的一个亮点,我们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对所有监控视频进行分析,比如高架桥是不允许非机动车上去的,如果有这种行为,视频监控就会自动捕捉分析,通过后台将警情传递到移动警务终端,交警收到后就可以立马赶到现场处置。”高架桥大队指挥分控中心民警张大竞说。

智能交通的建设价值,要通过群众的获得感来评判。为此,合肥市在三期项目建设时,深化“互联网+”应用,延伸服务触角,完善合肥交警微信公号功能,实现多项交管业务指尖办理。

在合肥交警微信公号的网上服务模块,交管动态、办事指南、违法查询等服务功能一应俱全,通行证申请服务更是得到了交警和货车司机们的一致称赞。“以前大货车想要进入市区一环、二环内,需要带着相关材料,提前去指定地点办理纸质通行证,程序繁琐,驾驶员经常忙活半天也办不下来。”瑶海大队指挥分控中心民警肖伟说,现在驾驶员只需要在微信公号中申请,不一会儿就可以收到一张电子版的“禁行道路通行证”,上面附带二维码,手机一扫,相关信息便可显示。

目前,合肥交警微信服务大厅累计服务约431.8万人次,车驾管累计预约37.6万人次,有奖举报数据量18.9万条,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登记2.55万辆,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290万辆,电子通行证申请量约3.69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