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玩转”无人农场 引得年轻人纷纷回流

  编者按:

  村庄中,汗水滴下种子发芽

  远山里,忘我耕耘,希望在茁壮

  央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远山的回响》第二季

  记录乡村振兴的新农人故事

  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央广网佛山12月20日消息 11月底,当北方已是寒风料峭冬意浓,珠三角的田间却是另一派景象:稻穗将大地染成金黄,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秋收画卷。

0:00/3:11

对佛山高明区吉田村党总支书记钟志强来说,这是他最激动的时刻。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无人农场”今年迎来了大丰收,这也是我国首个“商用无人水稻农场”。

从经济薄弱村到走向“智慧农业”,吉田村的这块无人农场不仅凝结着钟志强的心路历程,更承载着他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

“作为一个基层的村官,要在坚守农业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带领乡亲们致富。我理解的‘新农人’,就是要以新技术、新科技来发展我们的农业。”

  △佛山高明区吉田村党总支书记钟志强(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人到中年再出发

当过十年兵,在企业摸爬滚打了七八年,钟志强怎么也没想到,步入中年自己会回到家乡,和土地“打交道”。

2014年,他在广东一家企业工作,月薪近6000元。本以为能平静地过自己的小日子,直到吉田村的村级组织找到他,希望能参与家乡的建设。

“回到家乡工作,月薪只有2000元,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尽管犹豫了很久,但军人的特质还是让他下定决心。“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军人,这种时候还是要放下眼前的利益,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钟志强接受央广网专访(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在海南当兵十年,当地较为发达的现代农业给钟志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高明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海南比较类似,可以围绕水稻、粉葛这些农产品来发展产业。”

集约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但摆在钟志强面前的却是一块块破碎的土地。“有侵占耕地的情况,也有机动田到期没有交出来的问题……”

2017年,钟志强当选为吉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后,立即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统计村集体土地和私人土地。仅三个月时间,便将所有的集体土地收回。

“总面积是500多亩,我们全部收回重新发包,村集体经济一下子就增加了80万元!”

就这样,钟志强为吉田村的发展攒下了“第一桶金”。

  △几年前的吉田村(央广网发 黎培生 摄)

土地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发展经济。2018年吉田村的村集体收入仅为19.6万元,在2019年被广东省定为经济薄弱村。

恰好在那一年,高明区启动农村拆旧复垦工作。钟志强紧抓政策红利,在吉田村率先实施拆旧复垦改革,将93亩土地纳入了拆旧复垦范围内。“这些地块拆旧复垦,我们到手是36万元/亩,除了保留部分资金来做基础设施外,每个村民分红领到1.6万元。”

拆旧复垦工作的落实,让吉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00万元,四年实现翻四番。

钟志强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刚上任的时候,村集体还欠了2300元,连电费都交不出来!”

  饮下“头啖汤”

“六山一水三分地”,独特的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吉田村的发展。劳动力人口纷纷外出务工,村里只留下老弱妇孺,让这里成了一条“空心村”。

“造成了很多田地丢荒。”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钟志强很是痛心,也促使他坚定地发展高科技农业,解决低效耕种及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走深一步、眼光要放长一点,把传统农业慢慢转化为高科技的智慧农业。”这是钟志强常念叨的一句话。

然而,有了钱,有了地,怎么去发展现代农业?怎么去招商引资?钟志强还是一头雾水。

自己不会,就走出去学习别人的经验。在四川和浙江学习考察回来后,钟志强就下决心,参照两地的经验和方法,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方式来发展吉田村的产业。

恰逢此时,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开始在佛山打造智慧农业产业链,开展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研发、应用和示范,这与钟志强的想法不谋而合。

 △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作业(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2020年12月,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携手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高明区供销合作社、高明区更合镇吉田村民委员会,共建“高明吉田智慧农业园区”。

园区规划有“无人水稻农场”、智慧化建设园区以及趣味采摘区等项目。2021年3月,无人水稻农场正式启动建设,前期投资400多万。

起初,钟志强还是有些担心,三天两头往农场跑:“以前我们都是插秧或者抛秧,无人机旱地直播水稻还是第一次,能不能成功?稻谷能不能长出来?”

很快,他的疑虑便被打消了。

无人水稻农场采用5G和卫星导航技术,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操作,8分钟就能割完一亩水稻。同时,园区内的中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无人化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土壤各种指标,实现“智慧种田”。

“这些设备,包括旋耕机、收割机、运粮车,还有水果采摘机器,都是没有人开的。”这让钟志强十分兴奋,“人力成本大大减少!产量相比之前提高了200-300斤每亩!”

  △无人变量施肥机正在田间作业(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逐步实现的“地图”

2021年9月,吉田智慧农业园区入选广东省第七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名单;11月,该项目工程验收顺利通过……接二连三的好消息,更加坚定了钟志强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前几天江西打电话来说,也想租我们机器过去收割稻谷。”

看到无人设备这么“火”,当地村委商量打算成立一个“农机滴滴”服务队。“村民在网站上预约农机服务,我们把无人化设备拿到他的田头上服务。”

 △钟志强在吉田村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监控大屏前介绍情况(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在钟志强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吉田村的地图,这也是他的“现代农业地图”。

“这里是无人水稻农场、这里是禅农文旅小镇、这里是千亩山地绿化项目……”说起吉田村的现代农业规划布局,钟志强如数家珍。

今年1月,吉田村引入禅农文化旅游项目,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花海民宿、文旅产业古村景观旅游,计划投资2200万元,将于2022年建设完工。

与此同时,钟志强还带领村党总支部推动了无公害豆芽生产基地、千亩山地绿化树项目、苗菜基地建设项目等多个产业项目。

“年轻人也愿意回流到村里,学习无人机操控技术,或者做文旅产业。”说起这些,钟志强晒得黝黑的脸上泛起笑意,“我们马上要举办第一期的农机培训,让年轻人才学习新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

对钟志强而言,心中的“现代农业地图”还在不断完善中。“按照我们的‘十四五’规划,还要继续引进高科技的农业产业进来,让我们这10平方公里土地成为高科技农业的示范!”

总监制:张军 于锋

监制:王薇 赵净 王雪薇

记者:夏燕 官文清 王倩

策划:关宇玲 孙瑞婷

视频:夏燕 王倩

设计:张慧玲

  编者按:

  村庄中,汗水滴下种子发芽

  远山里,忘我耕耘,希望在茁壮

  央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远山的回响》第二季

  记录乡村振兴的新农人故事

  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央广网佛山12月20日消息 11月底,当北方已是寒风料峭冬意浓,珠三角的田间却是另一派景象:稻穗将大地染成金黄,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秋收画卷。

0:00/3:11

对佛山高明区吉田村党总支书记钟志强来说,这是他最激动的时刻。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无人农场”今年迎来了大丰收,这也是我国首个“商用无人水稻农场”。

从经济薄弱村到走向“智慧农业”,吉田村的这块无人农场不仅凝结着钟志强的心路历程,更承载着他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

“作为一个基层的村官,要在坚守农业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带领乡亲们致富。我理解的‘新农人’,就是要以新技术、新科技来发展我们的农业。”

  △佛山高明区吉田村党总支书记钟志强(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人到中年再出发

当过十年兵,在企业摸爬滚打了七八年,钟志强怎么也没想到,步入中年自己会回到家乡,和土地“打交道”。

2014年,他在广东一家企业工作,月薪近6000元。本以为能平静地过自己的小日子,直到吉田村的村级组织找到他,希望能参与家乡的建设。

“回到家乡工作,月薪只有2000元,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尽管犹豫了很久,但军人的特质还是让他下定决心。“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军人,这种时候还是要放下眼前的利益,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钟志强接受央广网专访(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在海南当兵十年,当地较为发达的现代农业给钟志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高明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海南比较类似,可以围绕水稻、粉葛这些农产品来发展产业。”

集约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但摆在钟志强面前的却是一块块破碎的土地。“有侵占耕地的情况,也有机动田到期没有交出来的问题……”

2017年,钟志强当选为吉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后,立即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统计村集体土地和私人土地。仅三个月时间,便将所有的集体土地收回。

“总面积是500多亩,我们全部收回重新发包,村集体经济一下子就增加了80万元!”

就这样,钟志强为吉田村的发展攒下了“第一桶金”。

  △几年前的吉田村(央广网发 黎培生 摄)

土地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发展经济。2018年吉田村的村集体收入仅为19.6万元,在2019年被广东省定为经济薄弱村。

恰好在那一年,高明区启动农村拆旧复垦工作。钟志强紧抓政策红利,在吉田村率先实施拆旧复垦改革,将93亩土地纳入了拆旧复垦范围内。“这些地块拆旧复垦,我们到手是36万元/亩,除了保留部分资金来做基础设施外,每个村民分红领到1.6万元。”

拆旧复垦工作的落实,让吉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00万元,四年实现翻四番。

钟志强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刚上任的时候,村集体还欠了2300元,连电费都交不出来!”

  饮下“头啖汤”

“六山一水三分地”,独特的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吉田村的发展。劳动力人口纷纷外出务工,村里只留下老弱妇孺,让这里成了一条“空心村”。

“造成了很多田地丢荒。”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钟志强很是痛心,也促使他坚定地发展高科技农业,解决低效耕种及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走深一步、眼光要放长一点,把传统农业慢慢转化为高科技的智慧农业。”这是钟志强常念叨的一句话。

然而,有了钱,有了地,怎么去发展现代农业?怎么去招商引资?钟志强还是一头雾水。

自己不会,就走出去学习别人的经验。在四川和浙江学习考察回来后,钟志强就下决心,参照两地的经验和方法,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方式来发展吉田村的产业。

恰逢此时,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开始在佛山打造智慧农业产业链,开展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研发、应用和示范,这与钟志强的想法不谋而合。

 △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作业(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2020年12月,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携手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高明区供销合作社、高明区更合镇吉田村民委员会,共建“高明吉田智慧农业园区”。

园区规划有“无人水稻农场”、智慧化建设园区以及趣味采摘区等项目。2021年3月,无人水稻农场正式启动建设,前期投资400多万。

起初,钟志强还是有些担心,三天两头往农场跑:“以前我们都是插秧或者抛秧,无人机旱地直播水稻还是第一次,能不能成功?稻谷能不能长出来?”

很快,他的疑虑便被打消了。

无人水稻农场采用5G和卫星导航技术,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操作,8分钟就能割完一亩水稻。同时,园区内的中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无人化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土壤各种指标,实现“智慧种田”。

“这些设备,包括旋耕机、收割机、运粮车,还有水果采摘机器,都是没有人开的。”这让钟志强十分兴奋,“人力成本大大减少!产量相比之前提高了200-300斤每亩!”

  △无人变量施肥机正在田间作业(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逐步实现的“地图”

2021年9月,吉田智慧农业园区入选广东省第七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名单;11月,该项目工程验收顺利通过……接二连三的好消息,更加坚定了钟志强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前几天江西打电话来说,也想租我们机器过去收割稻谷。”

看到无人设备这么“火”,当地村委商量打算成立一个“农机滴滴”服务队。“村民在网站上预约农机服务,我们把无人化设备拿到他的田头上服务。”

 △钟志强在吉田村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监控大屏前介绍情况(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在钟志强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吉田村的地图,这也是他的“现代农业地图”。

“这里是无人水稻农场、这里是禅农文旅小镇、这里是千亩山地绿化项目……”说起吉田村的现代农业规划布局,钟志强如数家珍。

今年1月,吉田村引入禅农文化旅游项目,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花海民宿、文旅产业古村景观旅游,计划投资2200万元,将于2022年建设完工。

与此同时,钟志强还带领村党总支部推动了无公害豆芽生产基地、千亩山地绿化树项目、苗菜基地建设项目等多个产业项目。

“年轻人也愿意回流到村里,学习无人机操控技术,或者做文旅产业。”说起这些,钟志强晒得黝黑的脸上泛起笑意,“我们马上要举办第一期的农机培训,让年轻人才学习新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

对钟志强而言,心中的“现代农业地图”还在不断完善中。“按照我们的‘十四五’规划,还要继续引进高科技的农业产业进来,让我们这10平方公里土地成为高科技农业的示范!”

总监制:张军 于锋

监制:王薇 赵净 王雪薇

记者:夏燕 官文清 王倩

策划:关宇玲 孙瑞婷

视频:夏燕 王倩

设计:张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