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每一名投身新闻事业的人,都应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练就高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生动的笔触、隽永的画面、精彩的镜头,为祖国抒写、为人民放歌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把学习党史同提升本领、对接实践结合起来,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脚力是基础,要走得实、沉得下、扎得深。迈开脚步、深入基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也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必由之路。人们常说,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当年,范长江写出《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正是因为他行走了大半个中国。新闻这棵常青树,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浇灌,只有扎根群众生活的沃土,才能根深叶茂。学好用好我们党“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等好传统好做法,练好脚力、站稳脚跟,才能把握好时代脉搏、记录好人民心声。

眼力是前提,要看得广、见得远、盯得准。如果没有敏锐的眼力,就很难在纷繁复杂的新闻素材中找到好问题、好故事、好观点。敏锐的眼力也体现着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判断力、鉴别力。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农村试行时,并没有马上被社会理解和接受。但范敬宜凭借过人的眼力,敏锐捕捉到了其中的新闻价值。他深入基层调研,写成新闻述评,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眼力是发现问题、辨别信息、判断价值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眼力,新闻舆论工作者才能“看得清”“看得准”。

脑力是关键,要想得多、思得精、辨得真。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中华报》题词“多想”,鼓励报纸工作人员多动脑、多分析。报社将题词制成匾额,悬于编辑部窑洞重要位置,激励大家身体力行。为什么要“多想”?因为很多事情如果不多想,就想不清楚、想不透彻、想不全面。今天,身处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如果缺乏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就可能在众声喧哗中迷失价值的坐标。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脑力,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判断框架,掌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本领,才能为受众提供客观真实、观点鲜明、富有价值的媒体内容,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回应时代关切。

笔力是落脚点,要写得好、说得对、做得实。脚力、眼力、脑力的成果,最终都要通过扎实、务实的笔力来呈现。革命先烈萧楚女,笔锋犀利,痛击反动统治,“字夹风雷,声成金石”。提升笔力不是咬文嚼字,更不是坐而论道虚谈废务,而需要写出基层实际,写出泥土芬芳,写出万家忧乐。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是记者编辑的责任所在,也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价值所系。每一名投身新闻事业的人,都应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练就高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生动的笔触、隽永的画面、精彩的镜头,为祖国抒写、为人民放歌。(吕毅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