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浩荡万里,黄河九曲连环,淮河水阔浪涌……大江大河连山襟海,滋养美丽中国。
繁育濒危鱼类、监测水情汛情、开展河道整治,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我国主要流域生机盎然。
在长江岸边繁育濒危鱼类,在陡壁夹峙的黄河边监测水情汛情,在淮河流域守护水清岸绿……一群群江河守护人,让鸟翔鱼跃、清水奔涌的生态图景,江河安澜、百姓安居的和谐景象,在神州大地铺展。
保护濒危物种
为了长江鱼翔浅底
开口进食、规格筛选……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生态所汉阳基地,我国首批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子2.5代鱼苗正茁壮成长。循环水养殖池里,6万多尾中华鲟幼鱼摇头摆尾。
“游得欢、长得快,有的个头已经蹿到近30厘米。”说起小鱼,研究员廖小林兴致盎然。这几天,他们正将这些小鱼按个头大小筛选分类,开展精准饲养。
为啥起名叫“子2.5代”?”廖小林说:“上世纪90年代我国人工繁育了中华鲟子一代。如今,2005年出生的子一代雌鱼和2009年出生的子二代雄鱼成功繁育出子2.5代,这对中华鲟种群延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生态所竭尽所能为中华鲟打造宜居的环境。循环水养殖系统可精准调控水质、水温,定制的饲料为鱼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最关键的是水温。”廖小林介绍:“我们收集整理长江及沿海大陆架的水温资料,对比其他鲟鱼类的人工驯养繁殖水温需求,终于找到了‘25摄氏度以内’这个重要指标。”
生于长江、遨游大海,中华鲟是反映长江生态健康的关键性指标物种。曾经过多的人类活动,让中华鲟野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水生态所接续努力,推动人工繁育技术的不断成熟,开展分子生态学研究,近5年来,中华鲟保护不断取得突破。”廖小林说,2017年大型中华鲟循环水养殖系统试运行,2020年率先实现子二代中华鲟雄鱼性成熟……
这群中华鲟幼鱼的未来路线图已经规划:精心喂养,开展野外适应训练,择机科学放流,补充野外种群数量。“微卫星DNA、声呐标记等监测发现,前期放流的中华鲟均能游过长江口,拥抱大海。”廖小林信心满满。
“如今,鱼群多了,长江禁渔取得初步效果。我们期待在有关部门指导下,人员、技术、设备等能进一步共享。”廖小林展望。
悬崖上的水文站
为了黄河岁岁安澜
两岸陡壁夹峙,黄河飞湍瀑流。陕晋交界的峡谷里,黄河水利委员会龙门水文站嵌于悬崖上,在风吼浪啸中,如同“耳目尖兵”,监测黄河水情汛情。
每逢寒潮来袭,凌汛当前,水文站就进入紧张状态,“河道一旦封冻,我们就要凿冰测流。”副站长杨文博经验丰富,提前检修设备,做好完全准备,“最危险的就是出现流凌,水流裹挟冰块直泻而下,采样作业更得格外小心。”
身后是山,脚下是河,一根铁索横贯两山间。每次测报,杨文博和测报员们先乘坐吊箱滑行至半空,再从20多米的高空中用绳索将仪器放至湍急的水流中。大家正是在如此险峻的环境中,一次次测取准确数字。
惊险时刻不断。2021年凌汛期间,附近的壶口水位站点受到流冰冲击,设施受损严重。杨文博带领队员增援抢救。“我们穿着救生衣,绑紧绳子,徒步巡查。”发现目标后,杨文博和同事探出身子,齐心协力拆下水位计并及时维修。
每逢汛期,浪高水浊,测取准确的含沙量至关重要。队员们常常身背几十斤重的设备,在铁索上一趟趟来回穿行。
“多条支流从上游汇入,黄河从黄土高原跋涉而来,此处的水位、流速、含沙量等,对下游防汛具有重要意义。”杨文博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作为国家重要水文站,龙门站的一个个数据是黄河中游洪水编号依据。水位涨落、水量变化,更关系下游百姓安危。
这些年,龙门水文站的测报设施升级换代。“过去靠‘人力’,如今更多靠‘算力’。比如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让测报速度从过去的近2小时提升到如今30分钟不到。”杨文博说。
近年来,黄河形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水文测报、水工程联合统一调度等非工程措施不断完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
杨文博已经在一线扎根17个年头了,“守护母亲河的安澜,我们责无旁贷。”
河堤上的行动
为了淮河水清岸绿
鱼米之乡,芦丛葳蕤,鸟鸣婉转。淮河流域的下游,河湖相挽,如同条条玉带交织。新沂河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守好一河碧水,一场清垃圾行动在当地展开。新沂河沿岸,田畴相连,村庄错落。淮河水利委员会骆马湖水利管理局灌南河道管理局局长王迎涛说:“60多千米的堤防、68千米的河道,点多面广。我们全员上阵,地毯式巡护,全天候监测。”
砖块、建筑废料等固体垃圾是难茬,王迎涛和同事们想了不少招。“堤防设施少不了修修补补,正好可以废弃物再利用。砖头瓦片和混凝土块捣碎,用作骨料;有的废料直接就能垫在路面基层。不仅垃圾有了好去处,还省下不少成本。”王迎涛说。
垃圾少了,环境美了。王迎涛介绍,灌南河道管理局还着力开展了垃圾乱堆、非法围垦乱占、非法取土乱采,违章建筑乱建等清理行动。
过去人水相争,如今还水于河、还绿于堤。“大家伙陆续栽种生态公益林11万多株、景观林1万多株,打造绿色廊道。沿河配备视频监控系统、水位遥测等设备,对损坏生态环境的,可第一时间发现。”王迎涛说。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为群众守护水清岸绿,就是守护他们的幸福家园。”王迎涛深感重责在肩。全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协同发力,近5年来淮河流域近8000个“四乱”问题完成整改销号,建成1000多个幸福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