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许维娜)新冠疫情的常态化加剧了部分民营企业的生存难度,过去的一年里,我国采取了多项帮助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负、降低融资难度的措施。成效如何?2022年还将采取哪些工作措施?
18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2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会上表示,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保民生。
袁达指出,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问题,部分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助企纾困的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大力推广“信易贷”模式,建成运行了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即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充分挖掘信用信息价值,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着力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据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末,通过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累计发放贷款超过7万亿元。同时,积极配合金融管理部门,延长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期限,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持续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袁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解难题。着力解决好民营企业在产权保护、招投标、市场准入、融资支持等领域存在的典型问题。
二是拓空间。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增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三是促公平。深入推进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
四是抓示范。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励地方聚焦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持续探索创新,持续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持续带动面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