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观点) ——把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传承好、发扬好③

环顾世界,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实践中明确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虎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严寒来到山西,进山村、访农户、唠家常。当得知乡亲们日子过得不错,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温暖的话语、真挚的关心,彰显着深厚的人民情怀,打动了无数人。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重申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更好为人民谋幸福、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人民至上,这是掷地有声的誓言,更是念兹在兹的行动。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14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环顾世界,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实践中明确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公而忘私、奉献牺牲作为对党员的基本道德要求。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就在于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的张思德,“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的黄文秀……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甘于牺牲,书写了人民至上的光辉篇章。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回首来时路,人民群众筑成红军时期的“铜墙铁壁”,汇成抗日战争中的“汪洋大海”,用小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船划出渡江战役的胜利,干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主演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创造了新时代的新辉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我们的事业就能一往无前。

从“能吃饱肚子”到“吃‘净颗子’”,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回忆起陕北黄土高原上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讲述:“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如今,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强调“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向未来,继续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