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态底色,海南争当降碳“优等生”

正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海南,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绿水青山“颜值”尽展、“价值”凸显。

蓝天白云同作伴,青山绿水共为邻。在草长莺飞的二月天,不少市民徜徉于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尽情呼吸着净透的空气,惬意地享受着阳光与海风。在这里,濒危水生植物水菜花悄然绽放,花鳗鲡、小天鹅、栗喉蜂虎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安家落户……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海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

正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海南,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绿水青山“颜值”尽展、“价值”凸显。

建设生态文明,交出优异成绩单

从自然生态系统特点看,海南不仅有极具热带岛屿特色的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等典型湿地生态系统,还有极其宝贵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近年来,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亮点频现。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旗舰物种,位列世界极度濒危灵长类的首位,对生存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通过多年科学有效的保护,海南长臂猿显现出种群加速扩大的良好势头,去年再次传来“添丁”的喜讯。

海南长臂猿的家园——面积4400余平方公里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于去年跻身首批5个国家公园行列,展现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成效。

与此同时,海南始终把保护生态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下狠功夫、啃“硬骨头”,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实现“清零”,第二轮到期完成率达98.5%,国家海洋督察整改到期完成率达90.7%。

在今年的海南省两会上,省长冯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海南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细颗粒物(PM2.5)浓度13微克/立方米,臭氧浓度处于近几年的低值……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

出台多项政策,为绿色发展护航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海南加入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队”,并围绕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两个领先”目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试验。

海南率先开展多个生态文明前沿领域的立法实践;率先取消了2/3市县的GDP考核,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导向;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制度集成创新,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有9项改革举措入选国家推广清单。其中,“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与省域“多规合一”深度融合,推进了海南“双碳”工作“1+N”政策体系的编制。

同时,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引领带动了一批绿色投资和消费。《2022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新能源汽车新增上牌超5.8万辆,保有量占比7.2%、高出全国4.6个百分点,在新增车辆中占比25.8%、高出全国13.1个百分点。

海南全域“禁塑”同样获得一致好评:出台了全国首部“禁塑”地方性法规;构建了“禁塑”领域“法规+标准+名录+替代产品+全程追溯”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海南省内生物降解原材料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首个原材料项目预计将于今年6月前后建成。届时海南省将打通全生物降解材料完整产业链,进一步降低替代品成本。

在经济欠发达和产业基础薄弱的海南建设自贸港,要交出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必须让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引领作用。

日前出台的《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立了“坚持高效能降碳,主动落实‘双碳’目标”专章,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根据规划,海南将立足海洋大省优势,高水平建立和运作省蓝碳研究中心,在海洋碳汇研究上抢占国际制高点;大力发展碳金融;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海南路径。

海南不仅宣布争当降碳工作“优等生”,并已积极行动!2月23日,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成立,省长冯飞亲自揭牌。该中心将承担蓝碳领域基础和理论研究、推进蓝碳增汇试点示范以及蓝碳公共政策集成创新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