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大陆最古老金沙江岩画创作年代查清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在国际顶级考古学期刊《考古科学杂志》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西南地区金沙江虎跳峡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岩画的高精度铀系测年》。该成果通过铀系测年测定东亚大陆最古老的彩绘岩画——金沙江岩画最早绘制于一万三千多年前,首次确认我国保存有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

据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邵庆丰副教授介绍,研究团队采用高精度铀系测年法,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丽江境内的金沙江中段虎跳峡万人洞岩画进行了年代测定。通过测定覆盖于岩画上下的洞穴碳酸盐沉积物年代,发现万人洞至少可以精确地重建出三个岩画绘制阶段:距今13000至13580年、距今10540至10830年和距今8370至8700年,处于晚更新世—全新世过渡阶段,明显早于该地区最早的农耕时代(距今约4600年),结合采集的旧石器时代文物信息,显示出这些岩画大体上由该地区旧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人群创作。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国境内有数以千计的岩画遗产陆续被发现。基于分布、风格和技术,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张亚莎教授将中国的岩画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草原区、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山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但目前岩画测年依然属于世界性难题,由于缺乏合适的测年材料,东亚大陆之前未发现有可靠测年的旧石器时代岩画。云南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又与东南亚各国接壤,境内岩画遗产众多,主要分布在澜沧江和金沙江两大流域。金沙江岩画的大多数地点多用描绘的技法、写实主义的风格,表现野牛、鹿、岩羊、山羊、野猪、麂、獐、猴、野马、野驴、熊、虎等动物图像,刻画准确,用笔熟练,形态生动;此外还有人物、弓箭、手印及抽象图案等。金沙江岩画是目前有绝对测年数据记录的东亚大陆最古老的彩绘岩画,是长江上游史前文化的重要文物载体,对探讨长江上游“文明之根”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第一作者,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吴沄介绍,自2008年开始,该研究团队对以丽江市玉龙县、宁蒗县和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为核心区域的金沙江流域岩画遗产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将金沙江流域岩画放在国际岩画研究大背景下,纳入区域性史前考古文化框架(包括古人类、古生物、古气象、古地理演变等方面的整体研究)。前期利用岩画风格断代,研究发表成果证实了金沙江岩画属于狩猎—采集人群岩画,并与欧洲旧石器时代马格德林时期的洞穴岩画风格相似。基于近年来高精度铀系测年技术的发展,为本项研究提供了更准确、更充分的实证数据,该研究首次给出了支持金沙江流域岩画年代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末期—全新世早期的明确案例证据,金沙江岩画也是目前中国境内乃至整个东亚大陆有绝对测年数据支撑的最早岩画。

万人洞是一处朝西的洞穴,位于金沙江虎跳峡景区南岸,海拔约1681米,高出金沙江江面约150米。洞穴深度约40米,宽度在3至25米之间,发育于二叠纪灰岩岩壁上。洞穴内岩画绘制于南壁近洞口处,颜色从紫红色、红色到橘红色不等,内容多为线条,大部已漫漶。研究者采集了13个与万人洞岩画片段直接相关的小块洞穴碳酸盐沉积物样品,分别采自洞穴南壁的5处地点。这些岩画所处时段与B/A暖期和全新世早期大暖期基本同步,表明岩画绘制活动与人群繁衍兴盛和气候变化之间可能存在联系。金沙江河谷主要受到印度季风的影响,过去的研究发现了在中国西南地区存在末次冰消期主要气候事件的证据。B/A暖期和全新世早期更加温暖湿润的环境可能促进金沙江河谷可作为史前狩猎—采集人群食物来源的动物数量增加,因而岩画的主题多以动物形象为主。本报记者 张勇

金沙江岩画最早于1988年被发现,在几代文物工作者和考古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现已有七十余处岩画点被发现,是世界上同类遗存中数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多样化的内容和较长的年代跨度使其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风格内容及地理区位更是对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群与欧亚大陆北部、东南亚、南亚史前人群交流及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张亚莎教授说:“本项研究也揭开了中国有高精度测年的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发现与研究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