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中国温度”:似隧道尽头的一束光

图为顼雪莲。 顼雪莲供图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中国温度”:似隧道尽头的一束光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1日电 题:疫情中的“中国温度”:似隧道尽头的一束光

中新网记者 张玮

2022年的元宵佳节,新冠疫情在内蒙古自治区暴发,本轮疫情的“暴风眼”正是素有“草原都市”之称的呼和浩特。

冬去春来,敕勒川草原本应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而返青,却被一场大雪覆盖。截至3月1日14时,呼和浩特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85例。

然而,即使春寒料峭,“中国温度”仍似隧道尽头的一束光,带领人们努力冲破黑暗。

“重症”护士长、核酸出租车:微光不微

武汉、满洲里、海拉尔、额济纳……本轮疫情击中呼和浩特后,顼雪莲第六次驰援医疗救治一线。

图为为志愿者送餐的张多郝。 张林虎 摄

这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总是调皮地称自己是“重症”护士长。“在‘红区’出出进进好几个来回,厚重的防护服现在已经能被我轻松‘驾驭’了。”

护理患者的各种管路、蹲在床边给俯卧位患者喂饭、想方设法让患者舒适……“每次忙完才感觉浑身湿透了,才想起我在传染病病房。”

与普通病区不同,“重症监护室+新冠患者”意味着重症医学科护士需要在病房内长期停留。

然而,在顼雪莲心里,疫情两年,出征6次,和重重困难相比,重症医护人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变成患者的希望之光。

截至2月28日,本轮疫情呼和浩特已治愈出院患者52例。

出租车司机籍东斌自疫情发生以来,便化身转运核酸检测样本的专职司机。

24小时待命,每天往返三四趟,转运核酸样本近万份……这是一份存在很大风险的工作,但籍东斌说:“总要有人站出来。”

与籍东斌一同站出来的,还有500多位出租车司机,他们用自己的微光照亮这座城市。

终有一天,我成了“喂羊的小孩”

本轮疫情暴发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上秃亥乡圪奔村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相继有村民被送到定点救治医院或集中隔离点。作为农牧业大省(区)的牛羊,它们也在疫情防控期间破圈了。

“终有一天,我成了‘喂羊的小孩’。”穿着防护服的“90后”白骏抱起一大捆草料,用力扔过一人高的院墙,院子里的羊纷纷聚到墙边大吃起来。

白骏是武川县公安局上秃亥派出所的一名民警,疫情发生后,他便和同事来到圪奔村下属的下圪奔自然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核酸检测、消毒消杀、给居家隔离村民送饭、买药……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还得帮村民喂羊。

驻点的上秃亥乡党委副书记郭志忠说,下圪奔自然村有22户村民、1000多只羊。驻村的4名防疫人员每天4点钟起床,先协助核酸检测人员对居家隔离的村民进行采样,再对村里的道路、空地进行消毒消杀,之后就要开始喂羊。

“羊吃啥?咋喂?喂几次?”从小生活在城镇里的白骏摸不着头脑,在村民们的指导和郭志忠的帮助下,几天下来,白骏摸清了村里这群羊的“喜好”。

图为王淼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信息录入。 王淼供图

除了给羊喂草料,白骏和同事们还得从村外结冰的水沟里凿出冰块,用小推车推回村里供它们饮用。

现在,村里的羊似乎都能听出白骏和同事的声音,只要他们靠近院墙,羊儿就会“欢呼”着聚拢过来……

疫情中闪耀的未来

“叔叔阿姨们,开饭啦!”每到饭点儿,呼和浩特一小区院里总有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拎着两兜子“盒饭”,在爸爸的陪伴下送到值守志愿者手中。

“今天吃麻婆豆腐和咖喱鸡块。”爸爸张林虎是个热心的“80后”志愿者,他掌勺,妻子打包,女儿送饭,疫情防控期间,这个“组合”就此“出道”。

7岁的女儿张多郝说:“叔叔阿姨们每天给大家做核酸检测特别辛苦,我想通过实际行动感谢他们,我要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疫情发生后,21岁的王江从锡林浩特坐火车连夜赶到呼和浩特,奔赴社区核酸检测采样一线。

作为医护专业的一名大学生,王江认为“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我就应该在大家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一线。”

每天5点起床,6点就位,帮助核酸检测人员做准备,为居民做信息录入……今年上初三的郑嘉宁由于疫情无法按时开学,他便自购防护用品去社区当起了志愿者。

“在刚刚结束的冬奥会上,中国志愿者受到世界瞩目和称赞。我们也是志愿团队的一员,继续弘扬中国志愿者精神。”“00后”大学生王淼说道。这段时间以来,他和女朋友分别在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的两个疫区做志愿者,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流动信息员、信息录入员、秩序维护员、消毒消杀员……疫情中的各个岗位上,总会看到这些闪耀的“未来之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