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如何从“阴影”走向“高光时刻”?

长期关注职业教育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胡卫留意到身边有这样一种现象,“我本人朋友同事中不乏有子女被中高职院校录取的,其中有些做父母的就会觉得脸面无光,何至于此呢?”胡卫发问。

究其缘由,胡卫认为症结在于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职业教育往往被看作是‘失败者的教育’,‘普职分流’被很多家长误认为是‘普职分层’,很多家长更是充满‘普职分流恐慌’,所有这些,极大加剧了中考、高考竞争,不同程度影响了‘双减’目标的落实。”胡卫解释。

近年来,中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质量、提升形象”是中国官方今年给职教发展定下的两大任务。不过,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和以选拔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影响,当下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仍不高。很多时候,职业教育还在“阴影”之下。

在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大学原校长赵继看来,中国职业教育对于民众的吸引力不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他在提案中建议:“加快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让更多职教学子走向人生‘高光时刻’!”

胡卫认为,面对眼下发展职业教育“政府一头热”和“民间一头冷”的困局,有必要重构涉及职教发展的相关制度。基于此,他提出“普职融合”的构想,建议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充分扩大受教育者的选择权;稳步推进普高与中职合并重组,加快发展新型综合高中,从而化解“中考分流恐慌”,真正改善高中教育质量。

锚定制度政策层面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工商学院校长牛三平。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牛三平建议,应制定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对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职业院校,都给予鼓励和支持。

事实上,社会力量兴办的职业教育,一直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9896所、高等职业院校1468所,其中,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中职学校1953所,占中职学校总数19.73%。

“从全国来看,目前已有个别省份先行先试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社会资金参与。”牛三平说。

牛三平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在全社会的地位,建议加大加强对职业教育投资政策的倾斜力度,还要解决和保障好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问题,加快推动职业院校创新办学模式,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赵继也建议,要切实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并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各地和各部门厘清分工,落实责任,合力保障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及时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2021年10月份,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本科职业教育的规模将不低于10%,更多职业学校毕业生将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

中国政府网3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高职院校扩招139.41万人,加上2020年扩招的157.44万人,两年共计扩招296.85万人,超额完成2020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两年“扩招200万人”的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