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之声》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孙开林

3月7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乡村之声

2022年“两会”特别策划

“两会大家说”

报道了

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

保康县尧治河村

党委书记孙开林

孙开林所在的尧治河村曾经是靠矿吃矿的环境污染村。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尧治河村利用废弃的磷矿矿井开发地下旅游项目、矿洞种植项目。如今,这里成了4A级景区,还荣获了全国文明村、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的称号。曾经的矿区变景区,孙开林感慨,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百姓得到了实惠。但有一些基础设施的维护,却跟不上。今年的“两会”,孙开林准备了关于“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呼吁乡村振兴有投入,更要有维护,才能长久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

大家好,我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

记者:过去五年,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有什么感受?

全国人大代表、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

过去五年当中,我们国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就我们山区而言,精准扶贫方面感受最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和农村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区别,最大的感受是城乡差距逐步缩小,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记者:您提的哪些意见建议被采纳了?起到了什么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

在过去五年,就我的本职工作而言,就我所处的工作单位而言,着重是精准扶贫,在这一块儿我提了很多建议。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方面我提了很多建议,还有农村垃圾处理、农村的环境卫生,在这一块儿采纳的不少。农村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从山上、山下、山里、山外,特别是通过精准扶贫变化更为显著,美丽乡村建设更加显著,老百姓共同富裕、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比如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拿我们尧治河而言,过去是一个不毛之地,现在我们村有3个4A级景区,老百姓统统住上了别墅、洋房,人均纯收入突破了6万元以上,在我们村基本上实现了共同富裕。我们村的环境也得到了较大改善,真正把矿区建成景区,把山区建成了景区。在过去,别人说我们是山区,但我们通过建设,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山区变成了景区,成了好地方。特别是老百姓的居住生活区也形成了景区,我们老百姓家家户户开办了农家乐,发展旅游,依靠发展旅游,实现产业兴旺。

记者:今年的两会,您带去了哪些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

近几年国家对农村投入非常大,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作为第一投入要务,虽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管护、维护力度要加强。现在就是国家投入的多,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投入过后,老百姓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些基础设施的维护跟不上,在这一块儿建议政府纳入议事日程,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方面有投入,有维护,要管护好,不能有人投入、有人使用,无人管护,那基础设施就不能持久。

第二,就襄阳而言,襄阳磷化工近几年发展得很快,特别是磷石膏的污染,在这一块要加大治理力度。深加工以后磷石膏的废气废水污染都非常大,建议政府要在磷石膏立法过程中,增加环境这一块的税收或者其他东西,必须要通过这些加大治理力度。

第三,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这一块儿,要有点有实、有始有终。要想推进乡村振兴,还是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对废气的矿井,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过去因开矿给人民带来了财富,现在矿采完了,我们能不能把废弃的矿洞拿来二次利用。现在我们尧治河村已经做出来一些尝试,在矿洞里面发展旅游,矿洞里面发展食用菌。去年我们培植了近十万袋金针菇、袖珍菇、香菇,今年我们计划发展到300万袋的规模,仅这一块儿的收入就可过千万,老百姓的收入会突破一万五到两万元。

来源:襄阳综合广播

全媒体记者:秦志鹏 王晓丹

编辑:旷旷

审发:李广儒 李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