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的承诺 历史的跨越(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河南省确山县易地搬迁群众在提琴厂务工。资料图片

中华民族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

成就彪炳史册 奋斗开创未来(谱写新篇章)

本报记者 顾仲阳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8年时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亘古未有的壮举,也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国为什么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2012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进村入户看真贫,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这是一诺千金的庄严承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铮铮话语,饱含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彰显着百年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太行深山看真贫,秦巴腹地谋发展,西南边陲访民生。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这是合力攻坚的举国行动。

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五股泉乡西营子村第一书记王玉兴,眼下又忙着制定村里新的产业发展计划:“我有幸参加这场脱贫攻坚伟大战役,倍感光荣。接下来,要继续带着乡亲们把脱贫成果巩固好!”脱贫一线,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初心不改,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尽锐出战,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五级书记抓脱贫,层层动员促攻坚。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构建起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

——这是精准扶贫方略的科学指引。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精准扶贫激发潜能,这十年,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说,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苗绣、矿泉水、旅游等特色产业,去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60万元。

从做到“六个精准”到实施“五个一批”,从扶真贫到真脱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全国12.8万个贫困村开对“药方子”,甩掉“穷帽子”。一招招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攻下深度贫困堡垒,答好疫情“加试题”,精准扶贫方略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立足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地区发展大踏步赶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脱贫攻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深刻变革。

——这是成就脱贫群众幸福的深刻变革。

江西省于都县岭背镇中心易地扶贫安置点,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学校、医院、商超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生活舒心、干活安心,上班就在楼下的帮扶车间,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脱贫户华长丰说。

“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群众生活节节高。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超过1.25万元,比上年增长16.9%。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这是改变脱贫地区发展面貌的深刻变革。

“悬崖村跑山羊喝山泉水,纯天然养殖……”四川省昭觉县悬崖村致富带头人某色苏不惹忙着在直播间带货,一天销售额超过20万元。如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悬崖村是个缩影。广大脱贫地区山乡巨变、山河锦绣,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脱贫村全部通上动力电。全国每个脱贫县形成2至3个主导产业,一个个脱贫乡村大踏步赶上来。

——这是改变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的深刻变革。

“致富不忘感党恩,我们要带动更多乡亲一起发展,让电商致富路走得更远。”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坪子村脱贫户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种地养猪、卖菜拉货,克服重重困难,成为村里首批脱贫户,也成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开发式扶贫、志智双扶,让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广大脱贫群众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气神蔚然成风。

稳固脱贫基础,接续奋斗新生活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行动,下大力气稳固脱贫基础,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筑牢防贫坝,精准防返贫。

去年7月,陕西省留坝县江口镇锅厂村脱贫户杨茂成遭遇车祸。防贫监测预警网络及时发现,帮扶措施立马跟进:意外事故救助4万元,妻子被村里新聘为公益岗,一家人从返贫边缘被拉了回来。

各地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目前近70%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和新致贫风险,其余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也可消除。

——兴产业、促就业,脱贫成效更可持续。

“每月能挣6000多元,挣钱顾家两不误,日子越过越踏实!”一大早,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脱贫户陈鲜到帮扶车间上班。郧阳区将帮扶车间建到田间地头、办到村组,全区配置8000余台织袜机,2000余名脱贫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

政策不留白,帮扶不断档,投入不减力。去年,脱贫地区特色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全国脱贫劳动力通过务工就业3145万人。“饭碗”多起来,腰包鼓起来,脱贫群众发展能力更强。

——优质资源延伸拓展,解决脱贫群众现实难题。

“家门口就能看上好医生,看病越来越方便。”陕西省宁强县燕子砭镇岛湾村脱贫户宋兴发感慨,村卫生室与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起联合体,好医生互通共享,乡亲们看病不再犯难。

瞄准脱贫群众民生期盼,各地区各部门加力推进公共服务优化配置。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远程医疗覆盖所有脱贫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面实现,2021年脱贫家庭辍学学生数量持续保持动态清零。

成就彪炳史册,使命昭示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亿万中国人民苦干实干、团结奋斗,必将在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青海省治多县扎实稳固脱贫基础

端稳“饭碗”日子美(新时代新作为)

本报记者 常 钦

走进青海省治多县扶贫产业园,奶制品加工厂里,包装贴签、留样质检,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工厂连牧场,产业链另一头,脱贫群众干劲十足。

“一边照顾牛羊,一边护好草场,家门口端起‘金饭碗’,每个月有3000多元工资,日子越过越美。”凭着好手艺,治渠乡治加村牧民层加当上了技术员。

壮大生态畜牧业,是治多县在脱贫攻坚战中找到的“金钥匙”。为实现生态保护和群众增收双赢,治多县以草定畜、优化畜种,组建36个畜牧业合作社,带动1.9万农牧民抱团发展,每年光分红就达1000多万元。

“企业定期来收购,通过脱贫产业链带动,乡亲们生产的牛奶、牛肉等农畜产品有了销路,最近又有不少人主动加入合作社。”治多县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松格来说。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治多县全力延伸产业链。“饲草种植、奶牛养殖、奶制品销售协同发力,脱贫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县乡村振兴局产业指导中心主任青梅然丁说,这几年,农牧民的经营收入和分红收益不断提升。

就业是脱贫的关键。走进县里扶贫产业园的制衣车间,机针声“哒哒”不断,多彩乡当江荣村脱贫户才多边缝衣服,边给新来的员工指导,“工作稳定,每个月能挣3500多元。”

目前在制衣公司上班的脱贫群众有71人,他们和才多一样,依靠新学的手艺稳定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目前,扶贫产业园的19家企业安排就业348人,带动2600名脱贫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路越走越宽。

如今的治多县,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县委书记池永杰说,下一步将推动生态畜牧业精品化,做好就业技能培训,让牧民群众端上“生态碗”、吃好“手艺饭”,生活更上一层楼。

好政策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户后顾之忧

幸福生活比蜜甜(新时代新作为)

本报记者 叶传增

今年春节,云南省会泽县钟屏街道双河社区的崔文科喜事连连。

第一件喜事是两个孙子期末考试成绩优异,一人拿回了一张奖状。60岁的老崔把奖状贴在新家客厅墙面上,心里乐开了花。

崔文科的老家,在会泽县矿山镇车扯落村大山深处。两年前,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老崔一家七口告别人畜混居的危房,搬迁到双河社区,住进了140平方米的新房。

搬进新城,孙子上学咋办?为解决搬迁户孩子上学问题,县里建设了3所易地搬迁安置区配套义务教育学校。老崔两个孙子就读的钟屏小学,就是其中一所,能容纳3600名学生。“出了小区,过条马路就到学校,非常方便。”老崔没想到,孩子上学问题解决得这么好。

第二件喜事是看病不愁了。老崔患有冠心病,前两年做了手术,心脏搭了3个支架。春节前,老崔到县人民医院复查,医生告诉他恢复得不错,5000多元的复查费用,报销后自己只花了470元。这让老崔格外高兴。

原来,为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县里对36种大病患者进行“一人一档一方案”的管理。老崔是脱贫户,符合政策,可以继续享受健康帮扶政策。

“娃娃书读得好,自己看病有保障,这个年过得舒坦!”老崔感叹。

过完年,老崔又遇到第三件喜事。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他,两公里外的冷链物流园最近在招人,做分拣蔬菜的活计,熟练工一天能挣近200元。“好政策让咱脱了贫,接下来继续加油干,幸福生活比蜜甜!”老崔说。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潮头观澜)

朱 隽

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华民族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脱贫基础还不够稳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各地区各部门须下大力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我们要响鼓重槌,继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征程上,让我们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