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应勇:重返“主赛道” 奋进新征程

◇形成“强核、壮圈、带群、兴县”多点支撑、多极发力的发展格局,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奋力取得疫后重振决定性成果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让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

◇锚定高水平自立自强,不断夯实科技强省建设“四梁八柱”,为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武汉江景(2021 年 6 月 13 日摄) 肖艺九摄 / 本刊

春来潮涌楚天新,风好扬帆正当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湖北考察,并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希望。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湖北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新成果?“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湖北有哪些新目标、新部署、新规划?全国两会闭幕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应勇,深入解读高质量发展的“湖北样本”。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域出彩”

《瞭望》:2022年农历新年后,湖北召开了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具体有哪些重点部署?

应勇: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的具体行动,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对湖北区域协调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完善,我们将从五个方面的举措入手,推进区域发展布局提能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一主引领”。在充分发挥武汉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依托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辐射带动湖北全域发展。武汉市将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武汉城市圈将加快打造最具发展活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影响力的省域都市圈之一,力争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第二,“两翼驱动”主动找位争位。支持襄阳市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两翼城市群加快成为全国非省会城市群重要增长极,构建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列阵。

第三,打造若干“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湖北全域高质量发展,除了做强武汉、襄阳、宜昌外,还需要多个重点城市的支撑。我们将支持荆州、黄冈、十堰打造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一批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市域发展更好引领县域发展,以县域发展更好支撑市域发展。

第四,突破性发展县域经济。全域协同发展,差距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关键在县域。我们将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分类扶持、滚动实施“三百工程”,提升“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梯队县(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底板。

第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守底线”“上层次”并举,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持之以恒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大基地、育引大龙头、打造大品牌、实施大创新,加快壮大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将深耕厚植、久久为功,推动形成“强核、壮圈、带群、兴县”多点支撑、多极发力的发展格局,为湖北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疫后重振斩获新突破

《瞭望》:面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任务,在公共卫生、基层治理“补短板”“强弱项”方面,湖北有哪些新的进展与成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新的着力点?

应勇: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湖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两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力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必答题”。

一是深入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出台“1+1+N”政策体系,加快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全省规划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2247个,计划总投资2545亿元;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推进百万人口县(市)和经济百强县建设三甲医院,让更多基层群众实现“家门口就医”;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完成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岗位管理,104万名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是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不断完善“人物地同防、常态监测、风险排查、多点触发”的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机制和“点线面结合、闭环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局部应急处置机制,做到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去年7月底,我省部分市州出现输入型本土关联病例后,以最快速度、最有力举措,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解决在最小范围,打赢了局部输入型疫情防控歼灭战。今年2月,面对局部聚集性疫情,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有力应对,迅速有效控制疫情。

三是奋力取得疫后重振决定性成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搭把手、拉一把”倾力支持下,我们以更大努力把因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应有的正增长逐步追回来,湖北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回归常态、回归本位,书写了感恩奋进、浴火重生、全年精彩的英雄答卷。2021年,全省经济总量增长12.9%,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重回全国第7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4.8%、20.4%、19.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0.7%,其中税收占比达到78%。湖北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去年全省新增市场主体114万户、净增85万户;纳税企业开票户数和金额比2019年分别增长39.3%、25.9%。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一揽子政策实施见效的结果,是全省人民拼搏奋进、付出更大努力的结果,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治理效能。

生态保护新作为提升经济“含绿量”

《瞭望》:湖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三峡工程所在地,也是长江干流流经最长的省份。加快绿色转型,让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近年来,湖北有哪些创新探索?

应勇:湖北是生态大省,肩负着确保“一库净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的重大使命。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生态省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

一是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雷霆之势”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累计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39家,湖北长江干流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标准。升级启动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和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多措并举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水清、岸绿、河畅的长江绿色生态廊道正在形成。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推进“工业源、移动源、面源”三源齐控,2021年我省17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过去三年均值下降12.8%。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共治,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3.7%。稳步打好净土保卫战,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可控。

三是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生态环保硬约束,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以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为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增长16.9%,节能环保行业开票金额与税收收入分别增长95.6%、83.9%,经济的“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下大气力解决磷石膏综合利用难题,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推动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双碳”工作,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在我省启动运行,湖北碳市场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

锚定高水平自立自强绘科创蓝图

《瞭望》:目前,湖北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高水平自立自强方面有哪些亮点?

应勇:科教优势是湖北赖以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压箱家底”。近年来,我们以科技强省、教育强省建设为目标,以争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重要抓手,以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为基础支撑,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创新中心、湖北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创新机构、创新平台为关键载体,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不断夯实科技强省建设“四梁八柱”,为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核支撑。

一是全域科技创新布局成势见效。“两个中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初具雏形,东湖科学城核心区域启动建设,武汉的科技创新引领地位进一步凸显。襄阳、宜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引领“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组建创新联盟,以点带面、多极发力、系统集成、整体跃升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形成。

二是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快完善。部省共建9家湖北实验室进入实体化运行,光谷、洪山等湖北实验室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新获批建设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在鄂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30家,居全国第4位。新入选“两院”院士8人,总数达到81人。

三是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探索实行“定向委托”“揭榜挂帅”“赛马择优”等项目组织方式,着力破除科研经费使用、科研评价机制、科研分配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了各类创新主体蓬勃生长、创新人才次第涌现、创新要素加速流动的科技创新生态。

四是科技创新支撑发展动能增强。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提升“钱变纸”“纸变钱”能力,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2021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占GDP比重达到2.31%,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三个过万”: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5万户,两年翻了一番;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1.4万家、增长90%,由全国第12位跃居第8位。

人民至上全面增强群众获得感

《瞭望》:近年来,湖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应勇:民生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大的牵挂。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工作的重要要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当作最大政绩,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响鼓重锤、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圆满完成37个贫困县、5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连续5年考核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省份。特别是2020年,面对世纪疫情、严重汛情“加试题”,统筹打好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确保底线不破、后墙不倒,做到质量更高、成色更好,与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任务再繁重,涉及民生的工作一天都不能拖;财力再紧张,关乎民生的支出一分都不能减。2021年我省民生支出占比达79.2%,创历史新高。我们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办好一批惠民利民便民实事,城镇新增就业93.77万人,基本医保参保率超过97%,社会救助兜底保障190.6万人,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6%。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省委常委带头领办“十大惠民、四项关爱”实事项目,带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办理实事项目2万多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关键之年稳增长惠民生建支点开新局

《瞭望》:湖北将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在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应勇:我们要增强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不折不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湖北落地见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强财政、金融等政策的协调联动,落实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发挥系统集成效应。全力稳工业、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稳市场主体,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巩固拓展疫后重振决定性成果,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确保全年“再续精彩”。

二是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的中部战略支点。纵深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实施,积极推进科技强省建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51020”现代产业集群,着力打造高水平开放的内陆“新沿海”,做强做优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增强支点功能。抢抓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历史机遇,与周边省份同题共答,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水平协同发展,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更大努力。

三是在发展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稳步推进共同富裕。扛牢农业大省政治责任,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让老百姓吃得更好、更健康。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做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生育、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四是持续打造“政治生态好、用人导向正、干部作风实、发展环境优”省份。永葆自我革命精神,扎实推进清廉湖北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唯干唯实唯先、善谋善做善成。着力营造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让干部在好风气中专心干事、安全成长,让市场主体在好环境中安心投资、健康发展,推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