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清明寄哀思,鲜花献逝者。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清明节寄托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不忘根本的家国情怀。清明节不仅是踏青扫墓、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更是缅怀革命先烈、继承烈士遗志、激发爱国热情、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述英雄事迹、致敬英雄精神,并引用爱国主义诗句言志抒怀,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央视网《天天学习》与您一起学习领会总书记用典。
【释义】
《正气歌》是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在狱中三年,文天祥面对各种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里,文天祥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正气歌》。
《正气歌》开头十句写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局艰难之际,必然会显现出来。接着列举了历史上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他们“守节尽忠,舍生取义”,彰显了正气的力量。在援引十二个典故之前,诗人以“时穷节乃见(同‘现’),一一垂丹青”为总起句,强调时运艰难之际,忠臣义士便展现出崇高气节,他们一一被记录在史册上,名垂后世。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用自己的浩然正气诠释了“时穷节乃见”,他的英名也永垂史册!
【解读】
革命气节重如山。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这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与期望。
中国共产党人的气节,既是对志气和节操的坚守,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传承光大,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崇高气节,历经千难万险,在千锤百炼中见筋骨,在攻坚克难中显担当,在甘于奉献中践使命,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当新冠肺炎疫情汹涌来袭之时,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们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守护初心使命,砥砺政治气节,磨炼政治风骨,走稳走实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展现新形象、新风貌、新作为。
(作者 杨立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