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集团基于30年来在600多个中小城市和县域的创新实践与理论集成,提出“融合破题、要素贯通、平台赋能、协同创新”四大创新路径。
三产带动、融合破题:打通“3-1-2”或“3-2-1”产业路径,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泛华认为,从需求侧出发,要通过三产创新发展带动一产和二产转型,打通“3-1-2”或“3-2-1”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要聚焦地方特色优势单品,把小产品打造成为大产业。地方要走出特色、做出规模,需要聚焦该地区最具有特色的优势单品,围绕单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现把小产品打造成为大产业的战略转型。二是要找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链主企业,用生态思维做好全产业链。围绕单品,找准产业链关节环节,找准“链主”企业,组织育种育苗、生产加工、科技研发、保鲜仓储、冷链物流、品牌推广、交易结算等各类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构建产业生态,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三是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向拉动,整体提升产业微笑曲线。充分发挥农业的食品保障功能、生态涵养功能、休闲体验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从单纯卖产品向“卖风物”“卖体验”转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融合,整体拉升产业微笑曲线。
双轮驱动、要素贯通:科创与品牌双轮驱动,撬动全产业链全要素城乡贯通
泛华认为,广大县域与中心城市相比,产业创新土壤比较贫瘠,要扭转“弱势农业、低效产业”局面,科创和品牌是核心要素。一是构建科创体系,强化科技成果的集成创新。从产业发展的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出发形成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科技经纪人队伍,并对接科技领军人才与企业家,成为凝聚科技人才的“强磁场”。要建立新型科技投资机构,围绕科技创新转化与应用全过程,打造科创工场,做好科技孵化器、产业孵化器、项目孵化器。结合地方产业和产品特色,形成“点-线-面-体”的场景体系,实现全产业链科技成果集成落地。二是实施品牌战略,塑造彰显地域特色的新名片。一方面要让文化可视化,挖掘文脉、连通商脉,通过创意设计塑造彰显地方文化IP的产品品牌。另一方面要让品质可视化,通过数字经济实现产品全过程在线溯源、检验检测、品质认证,建立持续的品质可信度。三是贯通城乡要素,加速创新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促进城市的各类要素回流乡村,打通乡村特色产品上行通道。强化数字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释放数字经济跨区域协同、跨时空链接、跨行业融合的独特属性,把县域后发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平台赋能、产业育城:数字经济重构产业新生态,打造平台经济、结算经济
在数字经济驱动下,泛华提出要以地方特色产业育城中心为核心抓手,以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一是创新产业育城模式,激活地方造血机能。聚焦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单品,通过产业育城平台为地方导入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创新设计、产业教育、金融资本等全产业链创新要素,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形成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结算经济。二是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打造区域结算中心。按照“一品、一网、一平台、一中心、多基地”的产业育城发展模式,打通数字化供销体系,打造区域性产品交易结算中心,重塑“产品卖全国卖全球、结算在地方”的发展模式。三是小空间形成大集聚,重塑县域空间新增长极。围绕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单品,以产业育城模式指引、产业育城平台赋能,在县城选址打造产业育城中心,承载中心城市要素下沉;在县城周边及中心镇、重点镇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在广大乡村打造标准化种养殖基地,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空间发展格局,通过小空间承载国家大战略。
协同创新、集成示范:多维战略统筹联动形成合力,共筑全要素智慧产业示范区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泛华认为要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国家战略有机融合,协同推进,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一是绿色协同,以生态文明牵引乡村振兴。“双碳”目标背景下,通过创新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等示范项目在地方落地,创新绿色协同机制,牵引乡村全面振兴。二是城乡融合,以新型城镇化助推乡村振兴。统筹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开发性政策性及商业性金融等资金,通过资金与项目叠加推动城乡融合;同时加快推进县域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市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三是多维联动,创新集成“全要素智慧产业示范区”。以重点项目为抓手,聚集高端要素,创新集成、合力打造“全要素智慧产业示范区”,共同搭建共生共享共创的乡村振兴生态系统,协同推进乡村振兴。
综上,泛华集团通过“融合破题、要素贯通、平台赋能、协同创新”四大创新路径,综合集成“EOD+产业育城+全要素智慧示范区”的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模式,系统整合顶层设计、投资运营、产业运营、数字运营、建设服务全过程服务体系,贯通中心城市、县域经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四层结构,助力地方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