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玉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4月10日进行的法国总统大选首轮投票中,现任总统、“共和国前进党”候选人马克龙和上届总统选举中败给他的老对手、极右翼党派“国民联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得票领先,与2017年总统大选的场景一致,两人将进入两周后4月24日的第二轮投票。两届总统大选终极对决的相似情形,也是法国政坛四十多年来的第一次。
5年前,面对法国亟需改革的现状和疑欧思潮的泛滥,马克龙以经济自由化主张和亲欧立场获胜。但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与俄乌冲突的双重冲击下,法国内外部挑战加剧,目前选情与5年前完全不同。一个月来,勒庞的民调支持率从落后马克龙两倍多到目前仅差4.8%,足以反映出马克龙谋求连任所面临的困难与阻力。
选战形势
马克龙执政5年来,民意支持率始终保持在20%—30%之间,在12名候选人中一直位列第一。2021年下半年进入大选季以来,马克龙利用执政地位优势,在环保、就业、中小企业、创新科技、产业战略等领域推出多项竞选承诺,并广泛凝聚左右翼党派合力,成功说服前总理菲利普、前司法部长托比拉、奥克西塔尼大区议会主席德尔加等潜在候选人,支持率不断攀升。
3月4日宣布参选后,其进步、开放、维护法国和欧洲独立的竞选纲领呼应了当前法国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与民众关切。接下来,马克龙有望团结佩克雷斯、梅朗雄、雅多、鲁塞尔、伊达尔戈等候选人,争取真空地带选民,共同在第二轮投票中“抵制极右”。
极右翼候选人勒庞抓住法国民众对当前社会的焦虑和对未来的疑虑心态,强调保障国家独立、控制移民、重建治安,高举反移民、反欧盟、反穆斯林等民粹旗帜,民意支持率始终保持在第二位,一直是在任总统马克龙的最大挑战者。勒庞拥有一拨“铁票”且投票率高,接下来,如能进一步激发选民对马克龙执政的不满,并广泛吸纳第一轮支持泽穆尔的选民以及不敢公开表露支持极右倾向的选民,勒庞将会进一步缩小与马克龙之间的差距。
前景分析
2017年,马克龙抓住民众对传统左右翼党派的厌倦心理,以“非左非右”的执政理念成功当选,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五年来,马克龙以年轻人的冲劲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清除法国经济、社会体制积弊,获得民众和主流政界初步认可。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马克龙执政掣肘不断增多,先是被生态转型触动经济“奶酪”的底层民众发起“黄马甲运动”,再有退休体制改革分福利蛋糕的国企员工持续发起示威游行,还有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改革暂停。总体看,马克龙当年的竞选承诺远未兑现。如何争取选民的继续支持,是其竞选能否连任的关键。
在欧洲政坛极化趋势愈益明显的大背景下,勒庞领导的法国极右翼近年来成长势头迅猛,国民联盟首次在法国国民议会选举中拿到独立筹组党团的足够席位,“登堂入室”成为有份量的反对党。近年来,勒庞加速推动极右翼“去妖魔化”,一方面同其父亲老勒庞的反犹黑历史果断切割,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环保理念上向传统政党靠拢,打造“不那么极端”的党派形象,取得了一定效果。勒庞民意支持率一直在法政坛位列前五,国民联盟领导团队和议员也不再被法国主流视为“洪水猛兽”,被接纳为政治辩论的天然组成部分。在总统大选这一事关法国前途命运的核心民主范式中,勒庞虽准备最充分、内部最团结,但极右翼选票“天花板”仍将存在。
与此同时,俄乌冲突成为当前对选战影响最大的因素。同其他总统候选人只能聚焦移民、治安、购买力等国内议题相比,现任总统马克龙拥有在国际事务中亮相发声的天然优势。俄乌冲突升级以来,马克龙积极开展外交斡旋,利用欧盟轮值主席国总统身份加强欧洲协调行动,在国内树立了“战争领袖”形象,一定程度上拉抬了选情。
勒庞也利用民众对北约的抵触和对难民潮的焦虑,通过其鲜明立场借势争取了大量选票。俄乌冲突造成法国能源价格飙升和原材料短缺,将法国经济带入高通胀和低增长的周期,购买力成大选期间民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这激发选民对马克龙执政的不满。马克龙虽推出“坚韧计划”等措施平抑通胀,但对于财政负担过重的法国并非长久之策。其应对不但未能抢占先机,反而被勒庞质疑过度举债和收买选民。
总而言之,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两位候选人将继续就国内外议题展开角逐,尽力争取其他候选人的选票。俄乌冲突还将进一步影响二人在对外关系、经济治理、社会民生、难民移民等方面的不同立场。改革与守旧、开放与孤立,法国甚至欧洲正处于历史性的“抉择时刻”。可以说,不确定的世界加重法国选民的不确定性,也给总统大选及未来法国带来更多未知数。(责任编辑:安然 乐水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