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家发展全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大棋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精心谋划、科学布局,确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京津冀地区发展向着更加均衡、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方向迈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高水平样本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首次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掀开了京津冀三省市发展新的历史篇章。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描绘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十四五”规划中,“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单独成段,“京津冀”在“开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等章节被反复提及。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2022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位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首位。精准科学的规划贯穿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不仅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了路径、擘画了未来,也彰显了其在“十四五”时期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分量。
8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推进,已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21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已达9.6万亿元,是2013年的1.7倍,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三地居民收入稳步增进,产业升级有序推进。2021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5002元、47449元和29383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长7.9%、7.6%和8.6%;三次产业构成比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1年的4.5:30.6:64.9,服务业比重已经超过六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这些重要数据指标的变化,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持续走向深入中,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红利,拓宽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打造出协同发展的高水平样本。
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与推动作用,不断谋划发展新篇章。8年来,北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持续加强与天津、河北两省市的协同联动,推动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重点领域任务取得新突破,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取得积极成效,推动京津冀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深度合作,书写出时代满意的“北京答卷”。特别是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点燃了冰雪运动的激情,还有效促进了智力资源、交通资源、冰雪资源、文旅资源等在区域内合理流动配置,加速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脚步,实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与区域发展的双赢。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三地将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稳妥有序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见效,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实施一批立长远、标志性的重大工程项目、重要改革举措、重点推进事项,确保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取得更多更大新成果、新成效。
自贸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探索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都明确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并提出了推动协同发展的相应任务和落实举措。三地认真落实总体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积极探索推进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形成同心同向同力的良好发展格局,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攀新高。
高质量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北京自贸试验区与生俱来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深化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产业链协同发展,探索建立总部—生产基地、园区共建、整体搬迁等多元化产业对接合作模式,鼓励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抱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稳妥有序原则,共建、共享境内外合作园区。
北京在京津冀三地中发展优势显著,北京自贸试验区建设将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形成新优势。北京创新动能强劲,拥有全国最密集的科研院所和高素质人才,创新氛围浓厚;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类企业在北京高度集聚,新业态、新经济发展活跃;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正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金融、医疗、文化等服务业发达,服务贸易占全国的1/5,是我国服务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着大量的自然人流动,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如何发挥利用北京自贸试验区优势特征,协同联动促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提高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推动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在数字经济方面,发挥北京数字经济优势,发展金融科技、数字贸易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数字贸易港,夯实京津冀数字经济基础。在知识产权方面,率先建立了完善的自贸区知识产权政策,统一的知识产权综合行政管理机制,多元化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制,顺畅的知识产权合作交流机制和高标准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在服务贸易方面,充分利用北京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发展创新试点,重点加强在服务业开放、服务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数字化、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等方面的探索,以服务贸易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
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增长极
利用自贸试验区推动京冀协同发展,要充分发挥好北京自贸试验区和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的载体和纽带作用,高起点、高标准构建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将其建成河北与北京共商共建共享的创新“试验田”。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是2016年由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联合批复设立的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全国唯一同时享受两省市自贸试验区政策的优势区域和全国唯一跨省市综保区,两批自贸试验区政策共计150条。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战略定位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将充分利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优势,最大限度释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红利,搭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将自身建设成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增长极。
2021年4月,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布促进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支持政策30条,重点聚焦生命健康、航空服务保障、枢纽高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1+2+2”重点产业领域,进一步推动国际性高端产业在临空区内集聚发展。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集多项优势政策于一体,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有利孵化器。《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大兴机场自贸片区将成为北京市数字贸易试验区,规划建设数字产业园,试点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打造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开放格局。根据方案,大兴机场自贸片区将全力打造创新型全球数字贸易示范港、中国数字贸易引领基地,着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医疗、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云服务等数字服务和数字贸易领域。强化“空中丝绸之路”辐射带动作用,建立跨境数据运营监管、展示交易等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在跨境金融服务、电子认证、在线消费者权益维护等领域,参与构建引领全球的跨境电商规则体系。
作为“两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国际创新资源接驳地,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为创新发展提供更大空间。2021年2月8日,位于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北京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正式建成开园,这也是大兴机场自贸片区首个建成投用的项目。截至目前,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已新增市场主体1544家、储备项目741个。“十四五”期间,围绕“1+2+2”产业布局,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将重点打造以“会展+消费枢纽”为双引擎的二四六产业空间载体,构建四大产业区,先行落地六大专业园,实现片区联动、园区先行,为吸引国际投资、国际合作和国际企业等外向型产业落地提供条件支撑。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多元、包容的国际化环境和国际一流品质的航空城,打造“新大兴、新国门”的新增长极。
进入发展新时期,中国商业史学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国声智库将为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构筑繁荣开放新国门。国声智库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课题组专家开展实地调研、课题研究、战略合作,为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发展提供政策咨询、人才服务及金融支持,助力北京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建设运营。充分发挥国声智库资源禀赋与专家优势,联合多方共建“丝路国际自贸公共服务平台”,做好重点产业专业服务支撑,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形成以保护引领创造、促进运用、创新管理、优化服务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枢纽经济发展,助力临空经济区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优势、战略性国际通道优势、高端资源要素平台优势,加快推动国家空港型物流枢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服务贸易、新消费、会议会展等新兴产业,推动国际文化、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建设联动京津冀、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临空区国际消费枢纽,打造北京国际化消费新地标。持续放大利用自贸优势,将临空经济区自贸要素与数字化、人才引进、窗口平台功能等深度融合,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培养引进自贸人才,助力北京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创新中心,为打造中国“自贸之窗”贡献智慧与力量。(作者:国声智库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