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物价走势总体温和,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

3月份及1-3月中国物价走势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环比持平;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3%,环比上涨1.1%。1-3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1%;PPI比去年同期上涨8.7%。物价走势总体温和,处于合理区间,为宏观政策精准发力提供了条件,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

3月份,CPI环比持平,同比涨幅有所扩大。在影响CPI走势的因素中,国内多点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推高CPI涨幅,同时猪肉价格下降又起到压低CPI涨幅的作用。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多点散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重点民生商品跨地区调运,导致其产供销等环节出现不顺畅问题。此外,国际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受两者因素叠加影响,3月份,面粉、食用植物油、鲜菜和鸡蛋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7%、0.6%、0.4%和0.3%。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抬升了工业消费品价格。3月份,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能源价格上涨带动所致,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环比分别上涨7.2%、7.8%和6.9%,影响CPI上涨约0.29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4.6%、26.9%和27.1%。

猪肉价格走低减弱了CPI涨势。猪肉价格成为一段时期以来影响CPI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环比看,3月份,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1.4%转为下降1.2%,影响CPI下降约0.22个百分点。食品中,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及供给充足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下降9.3%,与鸡肉、鸭肉、牛肉、羊肉、水产品和鲜果价格降幅在1.0%-2.3%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同比看,猪肉价格降幅更明显,达到41.4%,但是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

3月份,PPI环比上涨,同比涨幅继续回落。这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而地缘政治等因素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国内石油、有色金属等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环比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上涨14.1%、7.9%、2.0%、1.8%、2.7%,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77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七成。同比看,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7个,比上月增加1个。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53.9%,扩大8.5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7.4%,扩大5.5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32.8%,扩大2.6个百分点。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续情形下,无论CPI还是PPI,影响其走势的基本因素是供给。换言之,解决好供给问题,就能为保持物价平稳趋势提供有力支撑。为此,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央采取多项措施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加大生猪和猪肉供给力度,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央持续推出调控政策进行有效应对,以市场化办法为主、行政干预为辅稳定大宗商品价格,避免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

当前,受国内外错综复杂形势影响,尤其是地缘政治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中国面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为此,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需要物价走势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预期目标。故此,一方面,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另一方面,要持续密切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警惕和防范外部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黑天鹅”或“灰犀牛”事件大幅抬升大宗商品价格风险,并制定应对预案,稳住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上游原材料价格,降低输入性通胀压力给国内物价带来的冲击,从而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责任编辑:华章 乐水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