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
2022年04月21日15:56 |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武汉一水稻秧苗培养基地。受访者供图
农以种为先。湖北省种质资源丰富、种业科研实力雄厚,在生猪、油菜、杂交水稻等特色种业方面优势明显。作为科教大省、农业大省,湖北如何利用优势由“大”变“强”,攻关种业“卡脖子”技术?
为打好这场种业翻身仗,近年来,湖北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持续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力度,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极探索解决好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搭平台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我国使用量最大的甜玉米品种、我国首个鹌鹑新品种……近日,记者探访了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国家农创中心”),这里培育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一批“鄂字号”种子将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在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展示的一批标志性成果。周雯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如今,水稻育种也有了“芯片”。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块小小的芯片能容纳成千上万的水稻基因信息,用这块芯片扫描、筛选,便可把各水稻的优良基因聚集到一个品种上。
此前,培育一颗高质量的水稻种子,往往要花费10年乃至更长时间,有了育种芯片后,这一过程已缩短一半。目前,这一技术已帮助近150个优质水稻品种完成培育工作,这些品种的种植面积,已覆盖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主要水稻种植区域。
人才、平台、产业和要素的聚集,让“中国种都”从这里出发,产业发展迸发活力。2021年武汉国家农创中心种业全产业链产值已超过540亿元,成为全国种业规模与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育种模式,是种业研发的大势,须加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武汉高科集团总经理、高农集团董事长高尚看来,种业天然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回报慢的特点,种源研发既要使用科技前沿技术,又需加强协同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整合多方力量紧密协同攻关核心技术。
好种子是怎么培育出来的?种业基地、产业园区是重要平台。今年,湖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提升育种创新能力,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洪山实验室、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完善“揭榜挂帅”等制度,推动解决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湖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表示,要进一步放大湖北种业资源的比较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机制、集聚人才,尽快突破产学研用未能高效结合、重大突破性品种偏少、种业企业综合实力偏弱等种业发展瓶颈。
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受访者供图
强支撑 增强由“纸”变“钱”的能力
种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湖北是科教大省,有涉农院士14位,从事育种研究的院士团队10多个、国家级专家400多人,省级以上农科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110家。
在洪山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水稻研究。华中农业大学供图
湖北省种质资源丰富、种业科研实力雄厚,如何发挥优势,打好种业翻身仗?去年挂牌成立的湖北洪山实验室,聚焦生物育种领域,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联合11家科研院所共建,聚合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位院士等“硬核”力量。
目前,该实验室启动了“稻—鸭—虾三不一精准”技术与效益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渔药和精准饵料,力争每亩产值达2.5万元,让稻田变“聚宝盆”。
扶优企业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一招。今年1月12日,武汉现代农业产业科创基金由武汉高科集团联合武汉市农业引导基金共同发起成立,首期规模3亿元,通过天使、风投、股权投资和并购等基金投资方式,重点对武汉农创中心内优质本土农企进行战略投资,推动企业技术攻关、扩大产能、兼并重组、抢占市场、上市融资,最终形成1-2家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农业旗舰品牌。目前,该基金已对10余家行业龙头和“隐形冠军”开展投前调研。
“基金设立的基本目标是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实现政策导向与市场经营有机结合,通过市场化经营,重点投资于成长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村发展项目,带动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三农’。”高尚说。
政策精准帮扶,激发种业发展活力。今年,湖北将争取农业农村部追加4520万元,加快共建湖北洪山实验室,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11个重大功能性平台和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投入8400余万元支持良种繁育基地提档升级,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展开。
吴祖云介绍,今年以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成立10个工作组,围绕种质资源保护、种业创新攻关、优势种业企业发展、种业基地建设、打击套牌侵权等五大重点工作,“一对一”与优势种业企业、科研院校和基层种子管理机构开展结对帮扶,以实际行动助推湖北种业振兴方案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