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同网同速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打开手机,可以看新闻、刷视频、网购中意的消费品;一根网线,让城乡两端的孩子同上一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隔着屏幕,农民在村卫生室就可以让城里的名医看病……数字化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看来,这一个个生动的应用场景,展现了数字化乡村生活的广阔前景。

数字化在保障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大有可为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能突破时空限制,在促进农村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方面大有可为。”李道亮说,比如各地积极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很多农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城市的医疗服务,看病难得到缓解。

我国已初步实现数字化与农民生活的有机融合。2014年至2021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0.18万亿元增长到2.05万亿元,增长10倍多。截至目前,全国远程医疗服务县(区、市)覆盖率达到90%左右,全国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实现100%宽带通达。

“数字化已渗透到乡村生活各方面,但仍大有潜力可挖。”李道亮说,下一步,硬件上要大力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持续推进城市农村“同网同速”,逐步填平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村公路、电力、水利工程、冷链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建设。软件上,要不断丰富和完善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服务供给,打造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完善功能、简化操作,让乡亲们用得上、用得好。推进智慧城市平台和服务向乡村延伸,推进涉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有效整合,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下沉乡村提供便利,助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打通堵点,突破难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道亮认为,拓展、深化数字化在乡村生活的应用场景,前景广阔,下一步应打通堵点,突破难点,让数字化助力乡村生活更便捷、更美好。

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李道亮说,要大力提升村级电商服务能力,鼓励各地供销部门、移动运营商和农产品电商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村连锁超市、村级便利店、综合服务社等实体网点信息化改造,提供代购代销、代收代发、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等服务。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动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行业协作和资源共享,破解农村物流成本高、运营机构可持续发展难等问题。

提升农民的数字化素养,让他们更好享受数字化红利。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这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整体上乡亲们数字化理念和运用水平还比较差,这是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难点。”李道亮认为,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认知、意愿和能力,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宣传和示范,提升农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学习意愿是前提,搭建农村电商培训等提升农民数字技能的平台是基础。要结合农村实际,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进一步发挥益农信息社的作用,从返乡下乡人员、农村青年中选聘信息员,培训乡村留守群体,让他们学会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掌握网上购物、使用各种常见APP等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