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者,为国为民。
袁隆平、钟南山、陆元九、汪品先、潘际銮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托举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成就脚下这片土地的丰饶与荣光。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推出的挖掘式纪实采访节目《吾家吾国》,通过一位位国之大家的微观视角,向我们讲述了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岔路与选择,他们个人与家庭、国家、世界之间具体而微的紧密联系,他们在人生奋斗中的失败与喜悦、科研过程中的难关与灵感,传递着朴素坚韧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折射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雄浑跌宕的伟大转折的重要节点,也彰显了中国命运在激流勇进中能够实现百年漂亮逆袭的能量密码。
只争朝夕是这些大家对时间的注解,而奋斗才是他们为时间铺就的底色。几近30年的时间,汪品先院士与夫人孙湘君长久分居,只为深海探测事业的深入推进;77天的全心专注,他不顾身体状况,只为完成科普著作《深海浅说》普惠大众。长达70年的工作时间,叶叔华获得了以她名字命名小行星的荣耀,但她并不在乎行星的模样,反而更关心人类怎么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
他们是科技报国的时代榜样,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加快推动科技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对于栾恩杰而言,“登月”是中国人必须要走的一步。他把一腔热忱都投入到航天事业发展中,甚至在父母亲离世后,他才得知了这个消息。他说:“人这一辈子所做的工作,人人都想留下一些,而不是都为自己留下。为人类留下,为社会留下,就那么一点一滴水也是很有意义的。”
他们是真理的拥趸者,是事实的追随者。陆元九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提出了“上天的东西九十九分都叫不及格,一百分才算及格”的口号,到了晚年也用一张“不急 不恼 不懒 不馋”的纸条来提醒自己。杜祥琬在天文学、数理学、核物理、激光、能源研究多个领域有众多成就,作为核物理开创者,杜祥琬和团队仅用32个月就完成了从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他们是爱国主义的完美诠释者。叶铭汉是我国高能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生长于战火年代的叶老,怀着赤诚救国心参军入伍,当国家启动加速器研究项目时,在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叶铭汉,毅然放弃深造机会走进研究所。
《吾家吾国》栏目五一档又“上新”!99岁任继周、90岁王永志、76岁陈和生等院士专家在节目中亮相,集中反映新中国在草业研究、载人航天工程、粒子物理学等各项科技事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再次唤醒了鲜活的国家记忆、浓厚的家国情怀,点亮民族复兴之光。
99岁的任继周,曾扎根西北70余载,围绕草业科学领域坚持科研与教学并举,成为我国草业科学领域首位院士,是我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素来将自己比作“草人”。他常常教育年轻党员和自己的学生,要俯下身子做一个平凡的草原工作者,站在改善人民群众营养结构的高度,以发展草业为己任。时至今日,他仍在坚持每天工作和学习,从事着《农业伦理学》的编辑,珍惜着借来的“三竿又三竿”的时间。
90岁的王永志,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从1987年参加工程必要性和发展途径论证至今,一直奋战在载人航天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重大问题决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担任总设计师的14年间,主持了工程设计、研制、4次无人飞行试验和神舟五号、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技术工作。从研制导弹到运卫星上天,再到送中国人遨游太空,王老实现了他人生的“三步走”。但是他现在还在做着更大的航天梦。
76岁的陈和生,作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个博士后,他始终听从热爱和使命的召唤,依然工作在科研一线,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的主要倡议者之一。2000年,他和十几位科学家向国家上书建设属于我国的散裂中子源。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作为总指挥建成了我国目前单项最大的一个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这个平台可以帮助我们国家的科学家们来解决科学技术领域一些重大的瓶颈问题。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制作人、主持人王宁带着萦绕在每一位青年心头的青春之问,走进这些时代精英的生命刻度和时间跨度里,映照他们滚烫炙热的赤子心。
《吾家吾国》沿着时代先锋在学术与理想上的轨迹,展现“活的历史”,传递“真的精神”,挽救了濒临消失的“思想财富”,节目组还为这些国宝老人定制了专属主题曲向他们致敬,同时也对青年群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节目以“正在进行时”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我国珍稀的“宝藏人物”,用独特视角留下珍贵的视频资料,在“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在路上,世界文明进步的大道仍道阻且长。我们要学习这些时代先锋,继承和发扬他们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优秀品格和崇高风范,自觉践行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民族复兴、人类进步创造新的辉煌!(张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