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农业是基础,人才是根本。乡土人才“根”在乡村,发展在本土,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是战略之举和长远大计。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使乡土人才热心投入乡村振兴事业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现状
保康是襄阳市全山区县,山大地少,当地群众收入来源主要包括招商引资拉动经济、外出务工和群众自主创业。一些乡土能人志士根据自身技能就地发展蔬菜、花果、药材、汽车运输等产业,他们通过自主创业,不仅本人增加了收入,也带动了本地更多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为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城关镇刘家坪村为例,该村村民王智斌是一名中共党员。2018年以前,他每年带领村劳动力30多人外出务工(从事隧道施工),其本人年纯收入50余万元。2019年春节回家同村干部座谈时,他表示,我一人致富不算富,发展家乡产业,带领大家一起富才是共同富裕。于是,春节过后他便到其它地方考察学习,向专家学习掌握花卉、瓜果种植技术,聘请农业专家对刘家坪的土质和气候进行测试,在发现具备发展条件和充分考察市场行情后,当年他便成立了保康县万紫千红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租赁土地200多亩,笼络农户70户,带动劳动力32人实现就业增收。
二、乡土人才缺乏的原因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乡土人才,重视乡土人才,乡村振兴才有希望。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怎样留住乡土人才,如何就地培养乡土人才,如何让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等等至关重要。当前,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很多,人才匮乏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当地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留不住人才;二是产业发展不够壮大,乡土人才缺乏发展空间,无法施展“才艺”;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制约其发展空间。
三、发挥好乡土人才作用的建议
(一)深掘善聚,让乡土人才 “多”起来。一是重在“挖”。在农村,有许多农民企业家、种植高手、养殖大户和能工巧匠等,他们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对脚下这片乡土满怀深情,无疑是一笔亟待开发的宝贵财富。这些“田秀才”“土专家”,常年活跃在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他们的“才艺”成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易推广、见效快的特点,推广开来就可能会出现“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效应。二是重在“聚”。把乡土人才“聚”起来,可利用人社、农业农村、科技以及乡村振兴部门培训阵地和职业技能鉴定提升契机,搭建乡土人才交流平台、创业平台、技能大赛平台,也可以组织成立各类乡土人才专业合作社,将有发展潜力、有技艺传承力的乡土人才集聚起来,使乡土人才拧成一股绳,实现乡土人才工作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
(二)搭建平台,让乡土人才 “学”起来。乡土人才能派上大用场、干出大名堂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动力。当前,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乡土人才的素质、知识、技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提升乡土人才整体素质能力尤为重要。一是因地制宜,制定乡土人才培训计划。充分利用人社、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资源,以技能推广、邀请专家讲课、实地指导和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为乡土人才提供经常性指导服务。结合市场供求和乡土人才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送技下乡活动,邀请专家上门指导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升乡土人才的技能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二是宣传好典型示范。大力推广能人带动模式,通过抓典型、树典型、学典型的方式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技能,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三)出台政策,让乡土人才 “干”起来。让乡土人才真正发挥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发展的核心关键。只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有效的政策机制,才能让乡土人才真正留得住、干得好。突出政治引领,村党组织及时把优秀的乡土人才发展成为党员,纳入村干部后备人才库,为村干部队伍提供后备人才保障;提供优惠政策,给予乡土人才生产信息、生产技能等方面的政策、资金和技能支持,帮助乡土人才把产业做大做强,充分激发乡土人才发展自我、造福农村的积极性;完善奖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乡土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大力宣传推介,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乡土人才得实惠,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乡土人才、重视乡土人才、支持乡土人才的浓厚氛围。
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金种子”,要树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积极挖掘、扶持、壮大乡土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领头雁”作用,带领农村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不断为乡村振兴“造血蓄能”,共同把乡村建设得更富裕、更美丽、更和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