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资400万!保康马桥镇鸡公岭村支部书记王延礼带领村民致富



楚天快报记者丁心栓 通讯员张天堂 吴奎清

■走进保康县马桥镇鸡公岭村,一座座新颖的两层小别墅映入眼帘,村民们或坐在自家门前的水泥地上乘凉,或在家里做家务,无不悠然自得。“多亏了王书记,让我们村大变样,我们住上了洋房、喝上了自来水。他还给我们提供工作岗位,在家门口工作,既照顾了家庭又赚了钱,真是好啊!”贫困户彭学家面对记者,开心地说。

彭学家口中的王书记,正是鸡公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延礼。

 打工赚来一桶金 回村当起“领头雁”

王延礼今年54岁,身材不高,言语不多。21日上午,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带领几个村民测量村民家厕所的位置。“王书记自己的企业丢给别人管理,他自己却每天在村里忙。”周围的村民说。

2000年以前,王延礼带着百余名乡亲在外地打工,赚回了人生第一桶金,“那时候啥都做,在三峡、宜昌、河南等地做工程”。

2000年,王延礼怀揣振兴家乡的梦想,回乡后带领兄弟家人遍山寻找磷矿,最终在邻近的白果村发现了一处矿山,从此他成为一名“小老板”。

率先富裕起来后,王延礼想到的是身边的乡亲,企业用工、材料采购、生活用品等都来自乡邻提供,带着大家一起干,能帮的施以援手帮一把,力所能及地带动乡亲致富。

村民朱义发是王延礼矿场的一名工人,他介绍,王书记的矿上有100多工人,全部是鸡公岭村的村民,“在矿上上班,每人每年收入能有五六万元。”朱义发说,村里在王延礼主事下,建起了两座陪矿站,又解决了村里60多人的就业问题。

在村民的极力推荐下,2012年,王延礼当选为鸡公岭村支部书记。身份变了,他迅速转换角色,把矿山经营委托给其他股东管理,自己一心回到村里埋头干事,8年间,使这个贫困村发生了巨变。

 大义出资400万 滩涂地变成“金饭碗”

“山地不打粮,年年闹灾荒,辛苦干一年,一顿吃个光”的顺口溜,曾是鸡公岭村的真是写照。该村是一个600多人口的三类村,紧邻神农架,大部分耕地为山地,不存水,逢旱必遭殃,因此上任伊始,面对一穷二白的乡村面貌,王延礼深知“在鸡公岭做村干部,就是要付出。”

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一大摊子难事都在等着他去解决,面对十分落后的基础设施,王延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2年开始,王延礼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修路。“上级拨付的资金不够,我就全部自己垫付。”

截至2016年,共硬化、加固加宽通组到户公路20公里,修建水塔水窖14个,全村实现了户户水泥路、自来水,消灭了土坯房。当年经市、县检查考评验收,整村实现脱贫出列。工程结算时,他个人垫资400余万元。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都离不开王延礼辛勤的付出。2017年至今,他带领村“两委”积极争取政策,多方筹集资金,修建维护村内水毁公路6公里,治理山水沟3000余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15盏,达到了家家装路灯、路边见路灯、夜行不带灯。“目前为村民办事儿他自己出的钱,不低于400万。”村民彭学家说。

  件件好事实事 村民拍手叫好

该村四组的“当家田”位于马桥大河边的下河汃,由于河堤年久失修,小块土地不断被蚕食变为滩涂地,耕地种植无保障,成为群众的心病.

2012年,王延礼主动请人设计,积极争取土地平整政策,纳入土地平整项目建设,由于项目资金有限,水患、行路、机耕道等无法根治,瓶颈问题出现了,他大胆提出,坚持按照既定方案施工,做完土地平整、河堤修建、改田增量“三合一”项目。“不够的钱我先垫付”。

重新按照承包面积划到农户后,王延礼将改田净增的15亩土地进行流转,租赁给一家矿山企业做配矿场,年租金25万,随后,他通过开发利用河边荒地、从农户承包地流转等形式,增加土地收益,村集体每年有了稳定收入近50万元。

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王延礼首先想到回馈村民,从2015年起,村集体每年为全村群众缴纳医疗保险金10余万元。“村民不用缴钱,就可以享受国家相关医疗保险。”提及此,村民个个拍手叫好。

这些天,王延礼一直在研究琢磨,将村里原来的旱厕改为无害化厕所:农村人也要有志气,现在物质上不比城市差,文明程度也要赶上去,要做“讲究人”。

记者在鸡公岭村采访时,村民都说:“王延礼上任以来,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最近五六年的变化,对比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他是一位好村官,鸡公岭村的群众都享了他的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