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走进眉山,走进宜宾,从牵挂雅安地震灾区人民生活生产,到永丰村现代化农业发展、三苏祠文化遗产、三江口生态环境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再到制造业发展等,流动的足迹,是一张动态的振兴画卷。透过“繁忙”的足迹,感受为民的深情;透过家长里短的“小事”,感受人民的分量。从现代农业到文化遗产,点亮了乡村振兴优势,大事小事中有为民深情,更有发展方向,助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传统”走向“现代”,解密乡村振兴“科技密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生产不仅关乎一城一域的发展,更关乎国家安全,我们要夯实“三农”压舱石,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升对“种子芯片”的重视力度,加快推动机械化生产覆盖更广,有效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用科技引擎助力现代化农业快跑。
“头雁”带领“群雁”,解密乡村振兴“人才密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要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尤其需要建强头雁队伍,以过硬“头雁”带领“群雁”高飞。要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人才下乡”,鼓励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助力青年人才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用青春和汗水践行初心使命,把梦想和价值写在广袤大地。
“农田”连着“心田”,解密乡村振兴“诗意密码”。时光悠悠,“三苏祠”的故事历久弥新,“三江口”的生态美景越来越好。说到眉山,“三苏祠”是不得不去的地方,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来到“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一江清水”安澜而美丽。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以文化浸润心田、赋能振兴,也要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让生态优势更加显著。让“农田”连着“心田”,就是要创新振兴思路,实现跨界发展,让农业、文化、生态、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强支撑,为乡村振兴插上“诗意翅膀”,助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用科技点亮现代化农业,在增产增收中,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要借助“三苏祠”“三江口”资源禀赋,走好乡村振兴特色道路,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提升人民幸福成色,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