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题材的美术呈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基础体现,而与饮食相关的生活内容也成为艺术表达的重要题材。从古至今,在诸如画像砖石、建筑壁画、生活器用、文人绘画、民间美术等领域中,都不乏与食物本体及劳动耕作相关的审美表达。在当代美术创作中也涌现一大批反映社会生活发展的新作品。这些与饮食相关的作品,不仅在形式和面貌上与传统美术有所区别,更在构思立意上体现出与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紧密相关的价值取向。

寄托家国情怀

食物不仅与人的温饱相关,也与人的精神相连。百姓生活条件的根本性改变,让与之相关的艺术表达发生视角的调整。当代美术创作从更加贴近大众精神世界的角度出发,展现百姓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富足的双重图景,以及与之相连的时代变革。

捕捉生活细节,体现时代变迁的宏大叙事,是当代美术的创作特征之一。不少美术工作者聚焦城乡街头大大小小的菜市场。比如,柳青雕塑《成果》定格一位菜市场摊主开怀大笑的瞬间,摊主周围堆满各式各样的瓜果蔬菜,可见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品标题一语双关,既点明了百姓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寓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果。在深入生活的同时,当代美术工作者不断挖掘新的题材内容、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比如,陈治、武欣合作的中国画《尖峰食刻》,展现了当代都市生活中的一个整洁有序的餐馆后厨场景。画面右下方,带有二维码的外卖箱,体现出当代食客的用餐选择已越来越多元。作品所描绘的食物制作环境,已非家庭范畴,而是将其拓展到更具商业属性的社会环境中,折射餐饮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的社会形态正在形成。

农耕渔猎,最能体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乐观精神。于长江中国画《耕海人》便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以颇具动态的人物造型展现海风吹拂的自然环境,表现主人公收获的愉悦和惬意。被主人公双手高高举起的海鱼,使画面更具戏剧性,既传递出渔民对于自然馈赠的欣喜,也反映出美术工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密切关注。

立春吃春卷、清明吃青团、夏至吃面条……顺应天时、饮食有节,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理念。每逢节令,以美食为对象展开美术创作的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一些美术工作者将当代生活美学融入饮食主题创作,进行了叠合性的拓展。像孙洪敏油画《夏天的声音》,以金黄的枇杷与火红的杨梅入画,晕染出夏天的味道。金兴健农民画《舌尖上的节气》则以节气中的美食为元素,通过点、线、面与明艳色彩的相互碰撞,展现出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

这些作品的立意不仅包含国泰民安的时代歌咏,更蕴含意境深远的人文情怀。

弘扬传统美德

食物,是生活美学的重要意象。在古代绘画中,蔬果题材并不少见,这些食物或食材,通常被用来赞美自然野趣和恬淡生活。由于题材表达的限定,其视角多囿于物的层面。新中国成立后,相关美术作品更加注重精神内涵的表达,并出现不少经典之作,如彦涵版画《珍惜每一粒粮食》、方增先中国画《粒粒皆辛苦》等。

近年来,美术工作者不断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以画笔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201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师生重走长征路,以《红军食谱》为主题,创作了百幅油画。野菜、草根、树皮……这些当年红军战士的“救命粮”,被中央美院师生一一绘于笔端,为伟大长征精神绘就生动注脚。5年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中央美院师生再次踏上长征路,以百幅油画《新时代食谱》描绘“食”光变迁,记录全面小康生活。这批新作从“互联物通”“现代化生产”“富足小康”“丰收”四个维度展开艺术叙事,艺术视野更加开阔,师生们对时代发展的感受更加深刻。两次创作虽各有不同,却又彼此呼应,既诠释着革命先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展示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风采和力量之源。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美术工作者不仅以画笔真实记录生活,还以实际行动发出倡议。不少艺术机构举办海报大赛,一幅幅主题突出、独具创意、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公益海报,让“光盘行动”的倡议更具艺术韵味、更加生动可感。

透过一件件美术作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扬,艺术之美与文明之美交相辉映。

见证时代足迹

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一系列新成就、新变化在美术工作者的笔下得到多样化呈现。

比如,赵晓东油画《幸福的菜篮子》、石渭靖中国画《小康年里话丰收》等作品,将菜篮子工程的丰硕成果浓缩于精彩画面之中。王晓霞中国画《筑梦兴农》,则聚焦现代农业生产场景。作品不仅在形式语言和旨趣上与传统蔬果画大不相同,更为重要的是,其并不着意于对植物美学的礼赞,而是对科技兴国这一宏大时代主题进行巧妙转化,实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表达。

粮食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供应的途径和方式也随之变化。朱栋水粉画《变迁系列·社区便民市场》、翁赟烨与袁进华合作的中国画《深化开展“三服务”活动》等作品,均以广阔的视角和细致的笔调,描绘了社区果蔬店带来的便利生活。这些新作之“新”,源于由“内”而“外”的创作路径转变所带来的新气象,体现了美术工作者对“笔墨当随时代”的新诠释。还有一些美术作品展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借助各种科技手段,买到平价菜、放心菜的场景,成为对百姓生活新变化的客观记录。

回顾我国近年来有关饮食题材的绘画可以发现,美术工作者正将目光从对“物”的美学礼赞,转向对“人民”及“时代”的深情关注。从一批批作品中,不难觉察到美术工作者在继承和突破传统之间,力构新时代艺术语言所做出的探索。这些作品在研析形式审美的同时,更注重体现视觉图像背后的社会意义,从而揭示出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