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 讲好故事 书写国际中文教育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二十一世纪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这为我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满足国际中文教育需求度

国际中文教育既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丰富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文化交流全球化多元化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中文语言走向世界,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全方位展现了中国的大国形象,也激发了全世界对中文语言和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冬奥会开闭幕式再次展现了中华文化春风化雨的感召力、体现了我国强大的文化自信。“二十四节气”与“折柳寄情”、上海非遗“海派绒线编结技艺”打造的永不凋谢的奥林匹克之花,这种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式浪漫,受到外媒争相报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弘扬。

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是我国对外传播的自身需求,也是国外对于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的迫切需求。随着中国文化影响日益增强,国外受众对中文学习和中华文化的兴趣逐步加深。由于短视频等中文学习渠道的不断拓宽,在国外的受众群体对中文语言和中国文化的学习更加普遍化。从TikTok短视频平台上中文授课激增,到冬奥会国外运动员对中国美食的夸赞,再到外媒对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意义的闭幕式的解读与报道,都呈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正视国际中文教育新挑战

为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我们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竭力推进文化互通到积极构建跨文化认同,我国一直在谋求实现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交流国际化。在纲领文件方面,作为中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在对外宣传方面,我国努力筹办针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学术论坛,与业界专家共同商讨应对新形势的新举措,如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周的开展、中外联合培养本土中文教师研讨会、“讲好中国故事”研讨会的举办,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

同时,我们也看到国际中文教育还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随着海外对中文师资要求提高,本土国际中文教师短缺,目前急需500万国际中文教师,但持证人数目前不到6万,无法满足受众迫切需要;受新冠疫情影响,原有的线下学校办学开展难度增大;海外受众无法到场学习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从机制、渠道、内容三方面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新繁荣。

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新繁荣

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是对于中文语言的传播,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对中国历史、人文、国家形象等各方面的认知。需要在机制、渠道、内容等方面下功夫,全面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全球化。

一是放眼全球办学,改善教育机制。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推进国际中文教育机制现代化。致力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外友好关系,应继续加强在世界各国建立中文教育基地,扩大中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放眼全球教育,健全中外合作办学机制。通过在大学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院系,建立3+1、2+2的双学士学位机制,增进国内外留学生的交换与实践,也有助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加大对师范院校中的中文,教育,传媒类专业的投入,也有助于人才输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

二是聚焦社交媒体,拓宽教育渠道。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善用社交媒体,拓宽国际中文教育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2020年12月,“中外联合培养本土中文教师研讨会”在中文联盟平台举行,来自中外多国的学者与专业教师针对培养本土优秀中文教师,谋求国际中文教育新思路新方法展开研讨。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为全球疫情国家拓宽线上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国际中文教育在“后疫情”时代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善用社交媒介,尤其是短视频的形式,也是加快变革的智慧之举。短视频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新载体,发挥着特有的作用。截至2021年12月,在网民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我国即时通信等应用基本实现普及。利用短视频媒介所独有的短、平、快的特点,国际中文教育的范围得到拓宽,形式更为丰富,传播速度和传播效率也得到了飞跃式提升。在当下疫情阶段,跨国交流与国际中文教育的线下授课方式不再方便,因此依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国际中文教育形式备受欢迎,教师和海外受众皆可足不出户地实现文化输出和获取,使得国际中文教育受疫情负面影响的成本大大降低。例如,“中文堂对外汉语”教师实训基地通过开展线上教学以及抖音短视频账号实现了网课和视频双传播;短视频账号“新东方比邻中文”登上热搜,通过建立中文学习、干货分享等短视频栏目,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受众尤其是全球华裔青少儿进行中文学习,其创始人俞敏洪更是通过短视频教学收获800多万粉丝,获赞1375.5万。将本身以娱乐输出功能为主的短视频新形式融入到以学习功能为主的授课教育这一传统形式,是新媒介时代下传媒经济对于教育发挥正向意义的重要体现。

三是讲好中国故事,优化教育内容。运用国内外有效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是优化教育内容的核心要义。国内外大型论坛研讨会的开展为提升国际中文教育内容品质提供了新思路。2021年12月,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和中文联盟主办的“讲好中国故事”研讨会成功举办。围绕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主题,海内外专家和留学生教师代表展开研讨。除了“请进来,走出去”的传播策略,国际中文教育还应将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方式相结合,使得中国故事的讲述更符合外国受众的视听和理解习惯。同时秉承求同存异的宗旨,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尊重差异,增强中文教育的趣味性和设计模式个性化,优化教育服务内容。

在全球化的今天讲好中国故事,既要主动进行对外传播,又要让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被外国人讲述。借助国外博主进行短视频内容创作也有助于中国文化传播。由国外博主高佑思主创的《歪果仁研究协会》在2017年推出系列短视频后,在网络一炮走红,运用中国人的方式思考,注重故事内容,成为他们深受受众喜爱,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的亮点所在。节目也不乏中国故事和中文教育的传播内容,如高佑思在海外发布的新疆系列视频中,通过亲身走近中国新疆感受真切存在的风土人情来传播新疆之美,对于中国人自己进行对外宣传来说更具真实性和说服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放眼全球教育,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是当下新媒介时代我国所肩负的重任,也是每一位青年承担世界公民责任的国家名片。在中文教育中打造个性化,在媒介运用中力求多元化,在文化交流中实现国际化,顺应当今形势,克服疫情困难,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实现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