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11月27日电 26日,为期3天的长江江豚保护进展及启示国际研讨会在武汉落幕。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七十余位专家专程来汉“取经”,通过对中国长江江豚保护的成功经验进行研讨分析,为世界其他受胁小型鲸类保护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技术参考。
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水生哺乳动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年来,中国确立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养研究相结合”的保护战略。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水生所一直坚持开展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推动了长江江豚保护行动计划,长江江豚的保护态势和保护网络已经形成。在长江中下游及两大湖区已经建成了8个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在干流建成了3个迁地自然保护区和1处半自然迁地保护基地,在湖北武汉建成了1个繁殖保护研究中心(水生所白鱀豚馆)。
2012年以前,长江江豚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从2012年与2017年两次科考结果看,目前其野外种群数量为1012头,数量维持相对稳定,这表明了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但极度濒危状况仍未改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介绍,当前长江江豚整个迁地保护种群数量约130头,每年有10头以上幼豚出生,迁地自然保护初见成效。其中,位于湖北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我国首个长江江豚迁地种群,已从最初引入的5头增长至约80头,并成为种质资源库,向其他迁地保护区输出长江江豚。同时,在开放水域网箱及全人工环境中建立的长江江豚繁育群体均已成功繁殖,相关研究结果和形成的技术为长江江豚自然保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由于近年来渔业的影响,作为全世界体型最小的鲸类动物——墨西哥加湾鼠豚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专家Barbara Taylor认为中国长江江豚保护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物种生存环境难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迁地保护无疑对物种的延续能起到积极作用,中国长江江豚保护的成功经验对加湾鼠豚的保护提供了重要帮助。”
据介绍,本次会议的主题为“长江江豚保护进展:对世界其他受胁小型鲸类保护的启示”,旨在展示我国长江江豚保护成就,同时汇集海内外专家之智,对《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提出建议,进一步促进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总结长江江豚保护的成功经验,形成保护范例,为世界其他受威胁小型鲸类的保护提供帮助和示范。(金雨蒙 孙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