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石嘴山市平罗县姚伏镇小店子村,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作业。
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图②:第四届全国油气开发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暨中国石油首届技术技能大赛在银川市长庆油田实训基地开赛。图为参赛队员进行抽油机调平衡项目比赛。
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图③:游客在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的观光采摘大棚采摘葡萄。
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图④:“宁夏—欧洲(布达佩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准备发运。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摄
生态治理 实现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李增辉 张 文
盛夏的贺兰山一片碧绿,苍翠的葡萄园一直延伸至山下。位于山麓的志辉源石酒庄里,游人如织。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废弃的矿产采空区。经过数年设计建设,废石、废坑及各类废弃建筑材料被重新利用,一座葡萄酒庄拔地而起。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
2017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打响了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全面启动实施保护区内169处人类活动点综合治理。两年后,宁夏再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启动保护区外围重点区域45处严重损害生态功能和质量点位的综合整治。
保护区内169处人类活动点完成治理,83处矿山矿坑关闭退出,53处人工设施全部拆除,保护区外围拆除工矿设施设备384处……老旧矿区“黑、乱、差”状况彻底改观,保护区内再无矿山开采活动、保护区外围重点区域再无野蛮露天开采矿山。
巍巍贺兰,终于盼得绿色归来。过去的“秃头山”变成了“花果山”,曾经的贫瘠区变成了风景区。在宁夏,雪豹、鸽子鱼、沙冬青等绝迹已久的珍稀野生动植物重新在各大保护区出现。
“我们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志辉源石酒庄负责人说。
近几年,宁夏将发展葡萄酒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紧密融合,利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的先天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推动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落户宁夏。2021年,宁夏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达300亿元,年产葡萄酒1.3亿瓶。贺兰山下的沃土,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共存。
加强服务 助力产业兴旺
本报记者 刘 峰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银川市苏银产业园内,宝丰电池及储能集装系统示范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项目建成后,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银川,推动做优做精宁夏新型储能高端制造业全产业链。”项目负责人马广军介绍。
据了解,苏银产业园于2018年11月成立,是江苏、宁夏两省(区)党委、政府,苏州、银川两市市委、市政府践行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区域协调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园区已于2019年1月30日获批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苏银产业园海归小镇二期建设现场,多座单体小高层综合楼已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忙着施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筑巢引凤’作用,吸引鼓励海归人才创新创业。”苏银产业园管委会海归小镇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继尧介绍,海归小镇是宁夏重点打造的大型医疗健康产业项目,将逐步构建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生物医药、“互联网+医疗”、保健品、健康服务产业格局。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签约落地项目103个,总投资466.9亿元。落地项目中来自东部地区的项目占比55.3%,在苏银合作的优势背景下,苏银产业园已逐步成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热门选择。
“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早日将苏银产业园打造成为西北一流的产业园区和服务‘一带一路’的示范区,为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作出积极贡献。”苏银产业园党工委副书记史志刚说,2022年上半年通过举办推进会、组织现场调研等形式服务推动项目50余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20个,完成率超过90%。
党建引领 乡村谱就新篇
本报记者 秦瑞杰 刘 峰
夏日,固原市西吉县的天空一片澄蓝。晌午阳光正烈,周康村村民苏占山风风火火往村部走。问他要去干啥,苏占山只回两个字——“培训”。
2021年,周康村被西吉县确定为脱贫攻坚薄弱综合整治村,也是宁夏提级督办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中整顿村。乡党委在对周康村两委班子进行调整后,新的两委班子一上任,就解决了诸如机修农田、废旧庄院拆迁、道路施工等问题,赢得了村民信任。
周康村的变化,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马淑莲。“以前村子是靠天吃饭,要增加村民收入,必须多开展烹饪、电焊、挖掘机等技能培训。”联系企业、规划课程、动员村民学习,马淑莲忙得团团转,成了停不下来的“火车头”。
“深夜走在村子里,村部的灯总亮着。”苏占山说,村干部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培训报名刚开始,村里就有人主动申请,“连动员都不需要”。几个月后,苏占山学了门汽修的手艺,如今除去种地养牛,每个月能多出2000多元的收入。
“现在政策一下来,村民马上响应,党员群众一起想着法子干。”今年,周康村群众义务植树1500株,全村绿化组道2公里、硬化道路1.4公里,村里面貌有了大变化。“党员带头,村民生活就有了奔头。”马淑莲说。
2019年以来,宁夏在全区村级党组织中全面展开一场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行动,按照“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应整尽整”原则,“一村一策”精准施策,配齐配强乡村两级班子和干部队伍,累计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807个。
文旅融合 打造特色品牌
本报记者 秦瑞杰
阳光明媚,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内游人如织,商店里售卖的驼绒画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一根根纤细的驼绒,疏密有致地粘在一块纸板上,牦牛、骆驼图案栩栩如生。“驼绒画每天供不应求!”港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富国说。
今年第一季度,中卫市旅游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31.24%。增长的秘诀,就在文化发掘上。
近年来,中卫对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民间艺人对沙画、黄河奇石、黄河水车等手工艺品进行再创作,培育发展了4个文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此外,中卫还依托大漠、黄河、星空等特色文旅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品牌。
开车从中卫市区出发,向西北行驶30公里,就来到了腾格里沙漠的南缘。在一片褐黄色“画布”上,一抹洁白泼洒其中,这便是大漠星河营地。
“除了骑骆驼、看沙海日出日落之外,观星研学已经成为沙漠旅游体验的新时尚。如今,通过举办星空旅游大会、星空朗读等特色活动,‘星星的故乡’这个特色文旅品牌更具吸引力。”大漠星河营地运营总监刘惠玲说。
文旅融合、打造特色品牌的例子如今在宁夏处处可见。2021年,宁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6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7亿元,同比增长21%和18%。“十四五”时期,宁夏将高标准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区游客接待量力争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
压茬奋进 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禹丽敏
作为西海固地区第一个脱贫县,如今的盐池县草原绿了,群众日子好了,一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借助物流快递,我们的羊也‘上了网’,我们家也盖上了新房子。”盐池县家庭农牧场经营者韩金莲笑着说。盐池滩羊已经成为盐池养殖场的拳头产品,也成为百姓奔向美好生活的寄托。
提质效,延链条,盐池县增效“三大产业”。制定印发滩羊及牧草、绿色食品、肉牛奶牛及其他畜禽等三大产业相关政策文件,整合各类资金近2亿元。着力推动盐池滩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和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等60余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创建滩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县。截至2021年,盐池县滩羊饲养量322.7万只,羊肉产量2.8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64.5亿元,产品销往28个省份50多个大中城市。
绿水青山护航乡村振兴。盐池县花马池镇长城关饮马湖河道水清林秀,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盐池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通过改造中水厂、建立再生水利用机制,既为县城周边绿地及防护林提供水源,又缓解了区域供水矛盾、促进提升了城市生态旅游景观。”
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生态保障,盐池县投入资金3000万元,加快补齐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推进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绿化等工作,全县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