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店垭镇黄坪村依托泉水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以“稻鱼共作”新模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
夏日炎炎 气温骤升
近日
在店垭镇黄坪村稻鱼共作基地里
技术人员正顶着烈日对鱼塘的鱼进行投喂
高温下的鱼塘表层水温过高,而底部温度则相对较低,鱼摄食旺盛、代谢加快,少量多次投喂更有利于鱼的消化吸收。
万寿有机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 任朝阳:共作基地的水属于白龙洞引下来的山泉水,寄养池投喂的是包谷米加菜籽油饼,确保生态健康、水质无污染,鱼肉口感更加细嫩。
黄坪村稻鱼共作基地116亩,分为寄养池和稻田共作池。寄养池提前寄养鱼苗,等秧苗成长到十公分以后,再投放进稻鱼共作池,确保鱼苗成活率。
万寿有机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 任朝阳:今年共计投放鱼苗每亩地300余尾,主要品种包括鲫鱼、草鱼、花鲢、白鲢、黄辣丁等。稻谷是老品种常规稻长玉香,预计稻谷产量在每亩600斤,鱼产量在1500斤左右,产值共计可达130万。
2018年,保康县万寿有机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建设“白龙泉冷水稻”种植、套养示范基地,黄坪村用资源、资金入股。几年来,合作社多次外出考察学习,选择多种稻谷、鱼类品种,试验稻鱼共作新模式,2022年又再次扩大规模。与传统单一稻田种植模式相比,将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融合为一个生态系统,不仅能实现一田双收,更能起到净化水质、土壤修复等带来的生态效应。同时合作社还注册了“龙泉黄坪”商标,冷水米和鱼都实现了产销两旺。
店垭镇黄坪村党支部书记 杨占云:下一步计划再拓展稻鱼共作基地50亩,完善基地内游步道、硬化作业道等基础设施,打造以稻鱼共作为基础的产旅融合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稻鱼共作新模式,用好用活了本地水资源,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鱼共赢,不仅保障了“米袋子”,而且丰富了“菜篮子”,充实了“钱袋子”。
全媒体记者:薛渊 张照
编校:旷微
责编:李运方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 张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