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三峡移民的乡村振兴路

许家冲村全景。人民网 周倩文摄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紧邻三峡大坝,被誉为“坝头库首第一村”,其距离三峡旅游景区坛子岭仅1公里,拥有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

许家冲村移民“双创”示范街。人民网 周倩文摄

近来年,许家冲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该村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提升旅游品质,扶持当地传统手工业,引导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建成移民“双创”示范街,越来越多的库区移民持续增收致富。

如今,许家冲村旅游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事业蒸蒸日上。202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280万元,带动移民就业700余人。

党员公约“升级”提升乡村振兴聚合力

在许家冲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悠扬的渔鼓调再次响起。一张红色的《党员公约》放在醒目的位置。

《党员公约》手绘墙。人民网 周倩文摄

“《党员公约》起初是为了解决搬迁后土地纠纷、邻里关系复杂等矛盾和问题,但如今内容已发生了变化,现行公约是开门定约,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引导村民线上线下参与制定。”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望作战介绍,“《党员公约》每唱一遍,就像念一遍‘紧箍咒’,哪些村民人产业还要再扶一把,哪条路破损了要去修,哪些项目要继续谋划,唱好一首歌就要干实百件事,把唱出的承诺一一落到实处。”

近年来,许家冲村不断加强支部建设,将“党员公约”由少数党员的“独唱”变成全村人民的“合唱”,创新“三约三引”支部工作法。“党员公约”引领党员担当有为、当好表率;“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崇法向善、同心同德;“共富合约”引联社会组织兴业富民,为实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凝聚合力。村民说,村里生活一年比一年好,都是支部、党员头带得好。

组织移民技能培训,促进移民就业增收

大坝建在家门口,安稳致富靠双手。许家冲村先后多轮次开展餐饮民宿(农家乐)营销管理、茶叶种值与加工管理、市场营销、电商、厨师等热门就业技能培训,共培训835人次。培训后移民就近就业达200人以上,出村务工362人,自主创业112人。

村民望运平兴办双狮岭茶叶专业合作社,年生产加工销售茶叶160多万斤,安置固定就业88人,季节性就业人员达400多人。移民韩庆红搭乘“缤纷四季、相约夷陵”乡村游东风,开办“韩家大院”农家乐,带动周边移民快速发展旅游商贸业。

村里的手绘墙。人民网 周倩文摄

该村通过引进大企业,发展小企业。成功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萧氏集团、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龙峡茶业集团、许家冲乡村旅游发展公司等龙头企业,成立村级合作社经济组织,发展个体工商户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2家。通过集体土地流转、资产出租收益,村合作社自营收入等方式,盘活了存量资产,拓宽就业渠道,增长集体收入。接待调研学习人员年均达8万人次、游客1.2万人次,集体每年增收20多万元。

多元产业融合走出致富新路径

“这两年村里变化很大,以前我们还是一个只有200平方米的小作坊,现在,我们的车间已经扩大到1200多平方米,产值翻了十倍。”谈起村里这些年来的新变化,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创始人谢蓉言语中透着欣喜。谢蓉是三峡库区的第一批移民,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不少人纷纷外出打工。谢蓉不甘心就此赋闲,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萌发。2012年,谢蓉获得了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组织一起跳广场舞的姐妹们组建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从此走上了创业之路。

谢蓉正在绣牡丹花。人民网 周倩文摄

谢蓉牵头组建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之后又成立宜昌沁邑民俗文化有限公司,用手绣+艾草+棉麻的生态特色文化理念,创立“三峡·艾”特色品牌,传承峡江绣艺“牵花绣”、发展手工刺绣产品。

目前,当地有百余位坝区移民妇女成为专业绣娘,每人每年增收平均可达三四万元。“我们这的绣娘大多都是家庭妇女,他们可以一边带娃一边制作刺绣产品,时间自由又可以补贴家用,所以大家很认可这种模式。”

在许家冲村茶叶企业的电商直播间里,企业负责人望华鑫出镜泡茶,向网友推荐家乡的绿茶。

通过互联网,串起茶叶产业链,蹚出电商销售新路子。她说:“希望通过不断丰富‘观、采、制、品、学、宿’茶旅融合产品,助力许家冲村打造茶旅‘新干线’,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搬迁之初的许家冲村,由于土地等生产要素缺失、经济来源不稳定,许多村民都选择外出务工。如今许家冲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农文旅融合迎来新机遇。茶产业、民宿旅游服务业、农机制造业正呈现交叉融合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