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种粮队 走出致富路

浙江嵊州三界镇有一支种粮队伍,通过在长三角地区开拓种植区域,保障粮食生产。

完善全流程服务、提供金融支持、保障粮食销售……在种粮所在地和嵊州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三界镇种粮队伍不断壮大,产业发展链条持续延伸,农户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红火。

12月的上海已是寒冬,在金山区朱泾镇温河村,种粮户陈月中不等天亮便早早起床。这两天,他正忙着把自己承包的标准化农田里收获的稻米,送往周边的收粮点。

在位于朱泾镇东粮库路的收粮点旁,一辆辆满载稻谷的运粮车正有序排队等候。车辆登记入门后,工作人员对稻谷进行扦样、检测、过磅,农户将粮食运送到粮仓门前卸下、除杂,一粒粒金黄的稻谷经过传送带进入粮仓……

忙活完,陈月中松了一口气:“今年大丰收,盼着回老家过个好年。”虽然是温河村的种粮大户,但陈月中的老家在浙江绍兴嵊州市,他是“三界种粮大队”的一员。

破解种地难题,保障粮食生产

说起“三界种粮大队”,要从嵊州市三界镇说起。虽然土地有限,但三界镇的种粮历史悠久,农耕经验丰富。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崇明有农场因缺人手到三界镇招工。从1985年开始,当地人陆续外出承包种粮,种粮队伍逐渐扩大。到今天,“三界种粮大队”的队员们奔忙在长三角地区,在上海、江苏苏州、安徽六安、浙江嘉兴和宁波等地洒下汗水,收获粮食。

1993年,年仅23岁的陈月中经老乡介绍,在上海奉贤承包了约60亩田地开始种粮。转眼近30年过去了,他早已在朱泾镇买房安了家,还在上海金山、浙江平湖等地承包了农田,成了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

陈月中回忆,上世纪90年代曾是“三界种粮大队”的发展黄金期。彼时,上海、杭州等地大力发展经济,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导致一些田地被弃耕抛荒,而且由于上海郊区种田农民趋于老龄化,粮食生产面临困境。除了积极探索家庭农场模式、破解本地农民不足的难题,外来的种粮队伍也为上海的粮食生产提供了一大保障。

在温河村,陈月中租种的地块位于新民3组、新民4组。朱泾镇副镇长张晓锋介绍,2018年村里与陈月中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目前双方已连续签约5年,合作一直很顺利。

“我在上海种的粮以当地订单储备粮为主,收购价不错,还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补贴等多种补贴,综合下来每亩能有近千元收入。”陈月中说。

整合各方力量,壮大种粮队伍

刚接完一个电话没多久,陈肖华的手机又响了。“这几天天气好些,刚收割完的田地上,冬麦种植也要尽早开展,农时不能耽误。”挂断电话,他便立刻动身。作为朱泾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的党支部书记,他绝大多数时间奔波在田间地头,推广植保新技术、指导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补水追肥,一样不落下。

虽然离开家乡在上海种粮,但是像陈月中这样的外地种粮户感到很安心。聚焦耕、种、管、收4个环节,朱泾镇持续对种粮户开展优选种源、精量播种、智能配肥、精准施肥施药、水肥一体化、高效植保、低损收获、秸秆还田离田、粮食烘干的全链条跟踪服务。“外地种粮户来这儿打拼,我们要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他们种得安心、放心、省心。”陈肖华说。

在外种粮,种粮户能够享受当地政府提供的贴心服务,与此同时,嵊州老家也做足了后勤保障。今年2月,嵊州市举办了一场“外出种粮大户座谈会”,“三界种粮大队”粮食产业协会同时成立,15名外出种粮大户首批入会,陈月中就在其中。

“嵊州老家真给力!”陈月中说,自己去年在嘉兴承包土地时面临资金压力,于是找到三界镇分管农业生产的副镇长李和锋,最终通过老家政府联系到当地银行,获得了580万元贷款。如今,已有800多户外出包田户得到嵊州本地银行的贷款支持,总贷款额1.5亿元。

不仅如此,“三界种粮大队”粮食产业协会成立后,还通过整合各方力量,为外出种粮户提供融资、法律援助、机械购置等支持。今年6月,在外种粮的赵才有遇到一件烦心事——粮田附近的施工单位将工程污水直接排入灌溉河道,导致百余亩早稻全部枯死,与施工方多次交涉仍无果。赵才有将问题反馈给粮食产业协会后,协会为他请来了专业律师,向施工方提出索赔方案,最终获得了6.8万元赔偿款。

此外,为了助力种粮大队种好粮食,健全农业社会化联合服务体系,嵊州市组织种粮大户建立产业联合社,联合推动生产,节约种粮成本,为外出种粮户提供农机租赁、销售、维修服务。

“我们通过搭建平台抱团发展、开展点单式培训、转变政府职能等,为外出种粮户提供优质服务,擦亮‘三界种粮大队’的金字招牌。”嵊州市副市长宁春说。

优种优质优价,促进农户增收

像陈月中这样的种粮大户,除了要忙活地里的事,粮食作物成熟了,怎么卖、卖去哪、售价如何,都是挂在心头的要紧事。如何保障种粮人的“钱袋子”?

上海作为粮食主销区,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为了保障农民收益,往往采取加价收购、额外补贴等措施,具体政策则由各区制定。

在金山区,当地政府在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收购价格。陈月中说,自己今年已签的合同,除去相关费用,每公斤收购价在1.78元左右,预计收入近14万元。

金山区还积极推广优质品种水稻种植,对优质品种实行优质优价订单收购。以“上师大19号”水稻为例,该品种由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分子遗传学课题团队研发培育。团队负责人李建粤介绍,“上师大19号”水稻是江浙沪选育的长粒型香软粳稻,不仅产量高、米质优、口感软糯,还有较强的抗倒性和稻瘟病抗性。近几年,“上师大19号”“南粳46号”等水稻品种在当地种植户间很受欢迎。

依托龙头企业,金山区积极发展订单种植,通过鼓励粮食龙头企业与种粮大户、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实施从生产到销售的统一管理,进一步推动当地农业规模化发展。这其中,就有上海盛致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盛致公司负责人岳桂元来自河北沧州,也是外地来沪的种粮大户。2011年,岳桂元的公司落地朱泾镇新泾村,如今已成长为当地集选种、育苗、种植、收购、烘干、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知名粮食购销企业。

今年稻谷收购价如何?岳桂元说,根据合同签订量,今年在金山区可收购“南粳”系列稻米2万多亩,定价比国家最低收购价高,目的就是让粮农放心种粮。

跟陈月中等外地种粮大户打了多年交道,如今合作起来,岳桂元信心也很足:“收购稻米后,我们统一包装,通过企业线上平台和线下渠道销售,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今年,我在朱泾镇、亭林镇除了种植‘南粳46号’,还种植了‘申优28号’等品种。”陈月中说,多家企业的收购价都不错,“今年不仅是个丰收年,还是个增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