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晓关贡水河大桥。(李伦英 摄)
宣鹤高速。(史明 摄)
深山卧龙。(武宏 摄)
建恩高速。(杨顺丕 摄)
恩施州高速公路一览
沪渝高速公路四渡河大桥。(杨顺丕 摄)
巍巍武陵,群山绵延;滔滔清江,奔涌不息。
恩施,地处鄂西边陲,武陵腹地,自古被誉为“川蜀咽喉、荆楚屏障”。
2009年12月,沪渝高速公路历时5年零5个月全线贯通试运行,恩施州结束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今年7月16日,宣鹤高速开通与全国联网,标志着恩施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从出行难难于上青天的瓶颈制约,到千里恩施一日还的梦想成真,近年来恩施交通不懈奋进,砥砺前行。路网四通八达,旅游画卷徐徐展开。高速公路,为402万恩施人民聚力脱贫攻坚、逐梦全面小康筑牢了坚实的交通底盘。
为山所阻 为路所困
劈山凿石通天路
中国好山水,天赐恩施州。
神奇的北纬30度,孕育了璀璨的世界文明,铸就了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地处于此的恩施,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
大自然恩赐好风景、好生态,也设置了崇山峻岭、重峦叠嶂。1993年,《人民日报》以《路在何方》为题,刊发恩施市青堡村村民出行难的图片新闻,引起强烈反响。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大山深处的恩施,长期为山所阻,为路所困。
至20世纪末,恩施州只初步形成以318、209国道为主干,省道县道为枝干的公路网络。单一的交通方式无法适应恩施快速发展的步伐,高速公路成为恩施人最热切的期盼。
进入21世纪,恩施州抢抓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等级提升,把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作为根本目的,把改革创新作为交通发展动力源泉,以现代交通理念引领先行跨越。
劈山凿石通天路,遇水架桥平江河。
2009年12月,沪渝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试运行,恩施州结束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沪渝高速公路湖北西段作为我国山区高速公路的典型代表,是迄今为止国内工程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地质最为复杂、施工最为艰难的高速公路之一。它被誉为“我国乃至世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和技术发展水平的范例”,标志着恩施州交通发展史的新纪元。
2014年12月26日,恩来、恩黔高速公路历经40个月建设建成通车,结束了宣恩县、来凤县和咸丰县不通高速的历史。
次日,宜巴高速公路历时5年建设正式通车,1966公里的沪蓉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恩来高速是陕西安康至来凤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接沪渝高速,向南接包茂高速、杭瑞高速,全长86.135公里。恩黔高速是沪渝高速和包茂高速的连接线,是鄂西南进入渝、湘、黔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鄂西南、渝东南和湘西、黔北地区上沪渝高速通往东部地区的捷径,全长70.91公里。恩来、恩黔高速公路是恩施州最先采用招商引资进行建设的高速公路,开创了恩施州交通发展新模式。
伴着宣鹤、建恩等高速公路建成开通,恩施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算政治账 算经济账
湖北屋脊抒写天路传奇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唯一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市州、唯一的全域贫困地区、唯一的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州。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恩施“养在深闺人未识”,贫穷落后成了恩施的代名词。
“曾经,这里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腹地。如今,这里是武陵山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山势陡峭,绝壁千仞,连绵的群山蜿蜒起伏,将恩施州东南部的鹤峰县困在深山。“鹤峰县22万人,渴盼有一条出山的快速通道。”这是历届鹤峰人大代表和群众的心声。
“每公里造价高达1.2亿元,远超其他地区,投建这条高速可能面临长期无法赢利。”恩施州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宣鹤高速曾经二次投资招标,二次流标,招商引资难度可见一斑。
要算经济账,更要算好政治账、民生账。只有宣鹤高速建成通车,恩施州才能实现“县县通高速”,也才能真正满足所有祖祖辈辈居住在大山里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协调会专题研究。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等省直部门大力支持。湖北交投将宣鹤高速纳入集团重大项目,作为“十三五”必须攻坚的硬骨头。
“湖北交投成立伊始,就将恩施州作为高速公路投资首选地和主战场。10年来,湖北交投勇担社会责任,始终如一地倾情融入恩施发展。已经在恩施投资建成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23.4公里,总投资339.54亿元。”湖北交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投资建成恩来、恩黔、利万、建恩、宣鹤5条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宣咸高速、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鹤峰东段。
在恩施修建高速公路,途经区域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溶洞、暗河、灰岩、泥岩、页岩分布广泛,施工难度大。恩施州为每条高速公路明确一名州领导牵头负责,定期前往在建高速项目工地蹲点调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实地解决困难。广大建设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克服诸多困难挑战,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道通则人兴,路通则民富。
如今的恩施,车行之处草木蔓发,人到之地青山可望,条条大道穿梭云间,座座长桥飞架两岸,阡陌交通托起大山人民小康梦想。
脱贫攻坚 交通先行
闭塞之所成通衢之域
恩施,山水厚重、生态优沃、资源富集,是鄂西林海,世界硒都。
曾经的恩施峰峦叠嶂,群山锁扼,让这里的人们仰叹高天,呼唤坦途;随着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及高铁、航空线路的不断拓展,制约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步打破,曾经的闭塞之所已变为通衢之域。
车行恩施,只见一座座桥墩拔地而起,一条条“玉带”连绵舞动。“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的这首诗道出的通往蜀道的艰难,如今在恩施州已不再。
“高速公路直接拉动了大峡谷景区的大发展。”鄂旅投恩旅集团负责人回忆。2010年,沪渝高速公路开通后的首个“五一”期间,游客蜂拥而至,通往大峡谷10公里的公路上密密麻麻停满了自驾游汽车。这个5A级景点,游客从2008年高速开通前的30万人次猛升至去年的200余万人次。
“过去交通不便,去趟县城都要几个小时,在家乡不好找活干,只好选择南下打工。”2010年恩施大峡谷景区开发后,家住附近的谭桂英从广州辞职回乡,白天干农活,晚上自学。2011年,她通过了导游资格考试,成为金牌导游。随着旅游业发展,家乡人气越来越旺,景区吸纳千名贫困户就业的故事入选了联合国减贫案例,谭桂英成为旅游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像谭桂英这样依靠大峡谷旅游脱贫的当地农民达到1000余人。
“我们开车从利万高速过来,只需要1个小时。因为方便,几家人都在苏马荡购买了避暑房。” 7月13日,利川市谋道镇苏马荡旅游风景区,凉风习习,几位操着重庆口音的游客说。
2017年12月24日14时许,利万高速全线贯通,驾车从利川到万州由原来的2.5小时缩短至1小时。利万高速是连接湖北利川和重庆万州的跨省高速公路,起于利川市凉雾乡旗杆村,止于万州区,是沪蓉高速与沪渝高速的重要连接线。
利万高速催生了苏马荡避暑小镇,每年来此的外地纳凉客达30余万人。利川市的避暑地产高峰期年销售额达10亿多元。高速路网还推动纳凉民宿在恩施州遍地开花,达到1万余座。截至2019年,通过高速公路每年“拉”进山的游客达到2000余万人次。
“511万,512万,513万元!”5月7日凌晨,恩施中心城区舞阳坝州供销社电商中心灯火通明,创下该州单次消费扶贫活动的销售新纪录。
恩施楚丰农业公司的富硒大米备货5000份,仅一天就被抢空,紧急追加1万份后又迅速售罄。仅仅一周,销售恩施农特产品6万余份。“现在恩施水果到达杭州仅需9个小时,解决了过去路上时间过久会腐烂的难题,没有高速公路为电商物流提供保障,农产品火爆外销无法想象。”恩施州供销社副主任杨频介绍。恩施电商今年的销售额,占到全省供销系统扶贫832平台电商销售平台六成以上。
高速公路还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节约了时间等成本,借助高速公路外销的恩施富硒农产品收入达300亿元,恩施小土豆、关口葡萄、建始猕猴桃都成为享誉全国的网红农产品。
高速公路通进山旮旯,游客藉此便捷进入。据统计,10年间,恩施旅游从2009年663万人次,增至2019年7117.7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30.45亿元。旅游业直接带动当地10万人就业、间接带动40万人脱贫。高速公路,真正架起了山里人的脱贫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