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朱丽君 黄海涛
7月20日,远安县嫘祖镇真金村6组,脱贫户严楚勤正在给自家的28头母猪喂食。整洁敞亮的三层猪圈,一层是出生不久的猪仔,二、三层是待产的母猪。
“去年靠养猪挣了近20万元,收入上已经奔小康了。”严楚勤长满茧子的手,抚摸着粉嘟嘟的小猪仔,一脸的兴奋。
“真金村不产‘金子’,猪娃子就是咱们的‘真金’。”村支部书记柴正雄介绍,上半年,全村共销售育肥猪5000头、猪仔1万头,仅此一项就收入3500多万元。
昔日的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县的产业强村。
真金村位于远安县与宜昌夷陵区、南漳县、保康县交界处,山大人稀,产业薄弱。过去,当地人习惯养一头肉猪自家吃,再养一两头母猪产仔出售补贴家用。由于养殖方式落后,环境脏乱差,猪贩子搅乱猪价,村民赚不到钱,甚至亏本。
“脚下污水横流,蚊蝇铺天盖地。”驻村“第一书记”、远安县税务局干部杨成强回忆第一次进村时情景。
必须生态养殖!2018年3月,杨成强与村两委会深入调研讨论,决定壮大养猪产业,提档升级。
过去,大户养猪场低矮狭小、无治污设施,散户猪圈都是由石块、土坯垒成,室内污水遍地、通风不畅,仔猪死亡率在15%以上。
该村整合产业奖补、扶贫小额贷款、农村沼气等政策资金,投资400余万元治理养殖污染,26个养殖大户和所有散户改造了旧猪圈,新建了沼气池、化粪池。大猪小猪告别“贫民窟”,住进窗明地净的楼房和套间,仔猪死亡率下降,每年减少损失数百万元。
为改变村民陋习,村里还成立卫生监督巡逻队,对猪粪乱堆、污水乱排户,在村级“红黑榜”的黑榜栏公开通报,累犯者取消享受产业相关优惠政策。由此,真金村彻底摆脱脏乱差面貌,先后被评为远安县“最干净村”、省级生态文明村。
在真金村1组,养殖大户李正权将一筐筐构叶、红苕叶倒进猪槽里。猪圈的地板下,是200多平方米的化粪池;地面上,干粪每天扫两次。猪圈外面,“谢绝参观”四个大字醒目,墙边放着消毒的喷雾器。不远处,十几亩大小田块里,种着玉米、白菜、红苕、萝卜等青饲料。像这样的田地,全村还有2000多亩,全部用来喂猪。
“今年仔猪只死了几只,存活率大大提升。”养殖规模500头以上的大户李正权说,“秘籍”来自真金村总结的科学养殖“顺口溜”:“早晚清圈消毒、定期打针防疫、不用泔水喂食、不准生人近圈……”这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宝典”,通过短信、传单等反复宣传,村民都牢记在心。
酒香也怕巷子深。杨成强和村干部四处拜访,跑市场、找销路。去年年底,宜昌金土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首次打来电话,紧急订购了714头猪仔补栏。因品质好,金土地公司以每头1300元的价格,又陆续向真金村订购了3000头仔猪,并决定长期合作。随着知名度的打开,双汇集团和生猪交易市场也向真金村伸出了“橄榄枝”。
“今年预计实现生猪销售收入8000万左右。”柴正雄说,7月底,预计投资300多万元的生猪交易中心将开始招标,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