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补短板就是算大账、算长远账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防汛救灾,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眼前能“过关”,短期能应急,更要算大账、算长远账,将水利设施补短板这件造福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坚持下去、做实做好。

8月5日,省减灾委、应急管理厅宣布,终止省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Ⅲ级响应。从防汛大考中走来,“防范胜于救灾”已成为一种广泛共识。

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但平时所做的每一分努力,往往会在灾害来临时得到检视。汉阳南岸嘴曾有“十年九淹水”之说,通过整体搬迁加固堤防、提升疏捞抽排能力,如今已无惧外洪内涝;今年富河水位超过了1998年的历史最高洪水水位,通过下游网湖分洪闸泄洪,防汛压力得以大大缓解;66年过去,武汉昔日大战洪水的九个地点,已变身为时尚街区、绿色公园……兴水利、建设施、补短板,在今年的防汛战场上,我省的水利补短板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经受了重大考验。面对今夏我省遭受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同期最大降雨量,正是因为水利设施补短板上做的大量工作,为防汛救灾特别是防御大江大河超标准洪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添了我们保大江大河大湖安全度汛的信心。

应对防汛大考,首要在“防”。稳固完备的水利基础设施,始终是我们应对汛情的最大底气。把短板补齐、把堵点疏通、把隐患排除,全面提高水利工程和排涝系统在旱涝灾害中的防御能力,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疫后重振意义重大。防汛救灾,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眼前能“过关”,短期能应急,更要站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安全发展的角度,算大账、算长远账,将水利设施补短板这件造福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坚持下去、做实做好。

7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把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内涝治理、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等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统筹“应急”和“谋远”,我们要摸清水利基础设施和排水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短板,把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作为提升防汛救灾能力的关键,按照“除险保安、排灌结合、生态改善、功能提升”的要求,把长远思维贯注到“补短板”工作中去,体现在日益增长的防汛抗灾能力中去。

古训讲“治荆楚必先治水”,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是千湖之省,水利建设是湖北管长远、管根本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算大账、算长远账,就要把问题想得更充分些,把该补的水利设施短板一个个补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