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美
原本在中国长大、读书的中国学生,为逃避高考竞争压力,钻政策空子摇身变为“留学生”,享受各种入学优惠政策,轻轻松松上中国的名牌大学——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国际高考移民”现象广受诟病。业内专家认为,应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认证门槛,强化甄别条件,明确录取标准,营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2020年第14期《半月谈》)
“国际高考移民”是“国内高考移民”的变种,由来已久,并不是新话题。早在2006年,媒体就曾报道数十位实际来自山西的高中生,拿着越南、老挝等国家的护照,到上海大学申请当留学生。从法律角度说,只要“国际高考移民”手中拿的外国护照不是伪造的,符合国内高校招收留学生的政策和标准,那么以留学生身份就读国内高校并不违法违规。但毫无疑问,“国际高考移民”跟“国内高考移民”一样,都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高考公平。近年来,“国际高考移民”愈演愈烈,归根结底还是国内高校招收留学生政策存在问题。为遏制“国际高考移民”,教育部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国内一些高校为提高国际排名,大幅增加留学生比例,并不严格审核入籍学生资格,致使“国际高考移民”有空可钻。
维护教育公平,对破坏公平的“国际高考移民”现象必须依法整治。国内高校招收的留学生,应当是真正长期生活在外国的外国人,而不是从小生长在中国拿着外国护照的假洋学生。彻底改革国内高校留学生政策,留学生与本土学生不仅在管理上要趋同化,在录取条件上也要趋同化,不能让“国际高考移民”成为又一条“拼爹”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