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风采】马维平:一人富不算富 大家一起才算富

马维平是土生土长的寺坪镇大畈村人

退伍后

尝过下岗的滋味的他

凭借自己的毅力从一窍不通的下岗工人

变成养鱼的行家里手

不仅自己一个人富了

还带领乡亲们一块儿致富

走进寺坪镇大畈村,小别墅整齐排列,共享果园里果树壮硕,放眼望去,天子湖面波光粼粼,肥美的鱼儿时不时跃出水面……看着眼前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保康县寺坪南河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维平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别看合作社现在是一幅喜人场景,在创办之初,马维平可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赌在了上面。

2007年马维平从保磷公司下岗了,当时43岁的他,迫于经济压力,再三思考后拿着15400元的下岗费和2万元的全部家底儿,开始了创业。

马维平说,当时上有老下有小,想着这必须要创业,第二个就是想着要体现价值。

说干就干。当年12月保康县寺坪南河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马维平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上门挨家挨户给乡亲们做工作,让他们加入合作社。

马维平说,一人富不算富,要团结一起集中力量,一个团队的力量,这是一个人无法比的。用112户村民,共同致富,共同把水产养殖发展好。

收集网具、网络船只、招聘工人,就这样,112户村民以资金入股、物资入股、劳动力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股东之一。

2008年5月8日,是村民们第一次捕鱼分红的日子,没想到首次开张就给马维平来了一次重击。

马维平说,当时是在台口捕鱼,当时的台口没有硬化,属于泥巴路,4月份是阴雨天,装了一万多斤鱼的车子陷下去了,陷下去后,我们请了三十多人接近四十人用粗绳子去拉,装鱼后,从早上8点都一直拉到晚上8点多才把这一车鱼拉走。

连续忙碌超12小时,饭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他的电话响了。

马维平说,我妈给我打电话,说我父亲病了,病重,我连夜打电话联系120送到中医院,中医院就说病重的非常厉害,等我赶回去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非常痛心。

由于长时间运输,鱼不够肥壮,没能卖出好价钱,不少社员不顾老马刚刚送走父亲的伤痛,要求渔业合作社立即退股。

寺坪镇大畈村五组村民 刘加明说,有很多人退了股,但是我坚持不退,因为我们相信马总一定能够带动我们摆脱贫困。

虽然有部分村民退了股,但是留下来的社员们却坚信跟着老马一定能够走上致富的道路,这也给马维平打了一针强心剂。

马维平说,更加有信心,坚定一切,这个路必须要往前走,往前冲,没有回头路,必须要干好干成功,怎么想办法让老百姓能够拿到真金白银。

有了第一次收网捕鱼的失败经历后,马维平重新调整发展思路,整装出发。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渔业综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由常规养殖向精品养殖迈进。

马维平说,我们合作社的社员在一起就要像在部队团队的那种精神,心连心,劲往一处使,他们工作都是很卖力的,合作社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社员的努力。

为回馈村民,合作社坚持每年向社员分红,累计分配红利1600多万元,共为社员增加劳务收入2000多万元,年户平增收3万元以上。同时,辐射带动库区周边100多户村民,从事种殖业、养殖业、农家乐、休闲宜居等就业致富,累计增收1800多万元。

刘加明说,我们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年都还有的收入都很可观,本钱早回来了,每年就只等着分红。

通过多年打拼,南河渔业成为保康的知名品牌,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襄阳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先进单位。


全媒体记者:王晓丹 付乐

通讯员:靳玉玲

编辑:莲花

审核:李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