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调查研究助力现代化青山绿水红钢城建设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统筹抓好课题调研、组团调研、典型案例解剖式三种调研方式,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通堵点、破痛点、攻难点,察实情、谋实策、求实效,以高质量调查研究助力现代化青山绿水红钢城建设。

锁定急难愁盼 开展课题调研

青山区坚持把发展难题作为调研课题,逐一领题、逐个破题,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全区上下紧扣实际抓重点、盯节点。区“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聚焦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振兴,建设现代化青山绿水红钢城的新实践,围绕加快氢能产业发展、实现“双碳”目标路径、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确定28个重点课题,深度调研、打样示范。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领题357个,召开推进会、座谈会12次,对课题再检视、再调度、再优化,调整切口过大、不够聚焦的课题16个,持续校准方向、把准重点。建立调研课题台账管理机制,“一周一报送一通报”,压责任、盯进度、强督导,已全部形成调研报告,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

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察实情、谋良策。区委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落实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千局联千企”、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制度,党员干部到119个社区(村)、220余家企业蹲点式调研,深入社区村塆、生产车间、项目工地,开展实地调研3225人次。不仅如此,党员干部还赴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对标式调研,考察学习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先进经验,签约顺丰华中区数智供应链产业基地、武汉联科二期等项目。到武汉右岸大道青山段、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青山段、长江钢琴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施工现场沉浸式调研,现场办公、挂图作战,抢抓工期、追赶进度,奋力冲刺节点任务。

课题调研成果转化解难题、促发展。在调研过程中,党员干部将发现的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居家养老、劳动就业再就业等653个新问题纳入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制定整改措施782条,已跟踪解决604个。全区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梳理民生实事项目931个,已完成819个,开办“幸福食堂”22个,打造“青亲小屋”户外工作者驿站60个,完成共同缔造微改造、微服务、微心愿等实事项目221个,推进集中供暖项目惠及17个小区8万人。通过真调研、深调研,梳理94个高质量发展重难点项目,落实“一把手”挂帅、领导干部包保工作机制,引进万润科技、中科星图等重点企业,推动新能源无取向硅钢结构优化项目、氢燃料电池生产项目等重点项目早落地、快开工,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到305家。举办氢能产业推介会,建成2座加氢站和一批制氢项目,交付20辆氢燃料电池通勤车,初步形成“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链;召开国际光化学技术与产业大会,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开发出3款新产品,真正实现调查研究从“一纸文章”到“一批成果”转化。

集中力量攻坚,开展组团调研

青山区聚焦“森林中的钢厂”、“湿地中的化工区”建设,梳理全区关联性强、影响力大的课题,从产业转型、生态保护2个方面开展组团调研,破解事关全区高质量发展系统性问题。

统筹协调,区委找准制约青山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瓶颈,确定“推动青山钢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青山区再生水利用试点区建设”等两个专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审定组团专题调研方案,2名区委常委主动领题,区发改局、区水务局分别牵头成立2个课题组,科经、生态等12家区直部门融入,建立“分管区领导领题负责、区委主题教育办统筹协调、牵头部门具体实施、成员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上下联动,市委巡回督导组、市直相关部门加入课题组,召开3场座谈会、4次碰头会,到武钢石化厂区、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等现场一线,实地调研武钢供给侧改革和工业旅游、武钢有限“一键炼钢”和智能化生产、青山江滩生态保护和水治理工作,针对技术升级改造、导入创新资源、加快项目落地等问题出谋划策,对申请再生水利用国家重点项目、争取资金支持进行精准指导。相关区直部门赴北京、天津学习先进经验,到兄弟城区观摩交流,与武钢有限、中韩石化、公共水资源供给平台高频对接、反复磋商,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举措。

研以致用,区委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系统研究钢铁石化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招商质量不高等问题,拿出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举措办法,探寻发展路径、抓好项目策划、编制产业地图,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全盘梳理再生水利用现状,对再生水市场化定价机制、节水奖励、精准补贴和税费减免等配套优惠政策深入研究,加快北湖流域再生水利用工程试点项目,已完成1号泵站桩基施工,有序推进管道、沉井施工,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做好“水文章”。

用好典型案例,开展解剖式调研

青山区聚焦全区高质量发展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问题,开展解剖式调研,实现从“解剖一只麻雀”到“解决一类问题”。

为了选优选准案例,区委靠前谋划定向,聚焦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振兴,全面梳理成效成绩、查摆痛点难点。全区广泛征集,一案一清单、一案一走访、一案一核查,逐一遴选、全面筛选、反复比选,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将“全面推广青和居经验”、“营商环境不优”作为正、反面典型案例。带动全区77个单位全面复盘分析,确定国企整合重组、村居融合发展等正面典型案例81个,化工园区存量债务问题等反面典型案例81个,将典型案例作为调查研究的着力点、推动工作的发力点。

为了摸透摸清情况,区委将正面案例作为“一把手”课题,主要领导带头、班子成员联系实际开展调研25次,处级领导班子成员到结对社区每月至少调研1次,用好“天天敲门组”、板凳议事会、楼栋议事会等载体,进小区、进楼栋、进家门,掌握真情况、研究真问题。将反面案例作为全区“共答”课题,依托“双评议”、城市留言板、“12345”热线等平台收集市场主体问题诉求841个,已解决791个,发改、科经、商务等经济部门进商圈、进厂区、进企业189人次,与企业商户谈、同一线职工聊、向党员群众问,梳理和解决市场主体的烦心事揪心事412件。

为了提好提实对策,区委对正反面案例进行项目化管理,周报表、旬通报、月调度,反复剖析形成分析报告。针对正面案例,制定整区推广青和居经验方案,系统梳理拓展“五大工作载体”、深化党建引领“五好”创建经验做法,持续完善区域化组织体系、立体化治理体系、精细化服务体系,打造“1+X”亮点社区集群,不断擦亮“金字招牌”。针对反面案例,剖析深层根源、提出务实对策,区级领导带头深入企业,一线办公、一线监督、一线协商;开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大讨论,纳入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依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发动万余名党员献计献策;实施“营商我先行、决战四季度”行动,以营商环境优化助力全年目标决战决胜。(青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