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降雨量1961年以来第二多,75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今年以来,我国暴雨洪涝灾害多发频发,为1998年以来汛情最为严重的一年。2日,随着长江干流主要控制站水位退至警戒水位以下,国家防总终止了长江流域长达63天的应急响应。
今年洪涝灾害影响如何?怎样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3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进行了解读。
受灾范围广、经济损失大,但人员伤亡较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近一半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分析,今年洪涝灾情总体呈现“三升、两降”的特点:
“三升”——受灾人次上升。全国28个省份遭受影响,共有7047.1万人次受灾,比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17%。直接经济损失上升。直接经济损失2143.1亿元,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27%。转移群众数量上升。全国紧急转移安置469.5万人次,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47.3%,为近年来最多。
“两降”——死亡失踪人数下降。各地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因灾死亡失踪人口271人,较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49.8%;倒塌房屋数量下降。今年洪涝灾害造成7万间房屋倒塌,较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57.5%。
受灾范围广、经济损失大,但人员伤亡却较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了近一半。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根据汛情灾情的发展态势,国家防总及时派出63个工作组,指导协助地方防汛救灾。同时,提前在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工程预置力量,及时抢险救援。
今年的抗洪抢险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出动5.9万余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营救、转移和疏散群众21万余人,央企组织10.6万余人承担防汛工程抢险任务,社会应急力量1.8万人积极参与……
建立救灾物资高效联动保障机制,并开通绿色通道
为了强化救灾安置和生产生活恢复,目前已累计下拨中央救灾资金25.75亿元,紧急调拨19.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和总价1.34亿元的防汛物资。
“主汛期期间,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每日会商调度机制,运用应急资源管理平台,精准掌握地方救灾物资需求。”周学文告诉记者。
如何做到快速调配救灾资金物资?周学文用了三句话概括——
提前准备,重点部署。入汛前,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前启动了中央救灾物资采购工作,这些物资重点部署在大江大河周边以及西南和西北等灾害高风险区域,实现靠前部署、库里有物。
建立机制,及时调拨。根据灾情,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救灾物资高效联动保障机制,在紧急情况下先调物资、后补手续。
绿色通行,快速发放。与交通运输等部门签署救灾协议,对救灾物资开通绿色通道。同时规定各地在申请中央救灾物资的时候,要明确主要的分配去向和发放方案,减少中间环节,直接运抵市县灾区一线,实现第一批救灾物资在灾后12小时内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王悦现介绍,按照部署,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点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围绕水利、农业、交通、市政等领域抓好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
“各地要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安排重建项目。对于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的项目,要抓紧组织实施。对于关系长远的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内涝治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要尽早谋划,论证成熟的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王悦现说。
对符合条件受灾贫困户实施临时救助,防范因灾返贫致贫
今年以来,贫困地区洪涝灾情较为严重。据统计,灾情较重的安徽、江西、甘肃、四川、贵州等12个省份中,累计有250万贫困人口遭受洪涝灾害,1.91万户房屋倒塌或严重损毁,2.66万户房屋一般损坏。
如何防范因灾返贫致贫,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应急管理部救灾和物资保障司司长李晓东表示,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中央财政对受灾较重省份倒塌和严重损坏民房,在现行每户2万元补助标准基础上,每户再增补5000元。应急管理部将指导地方加大对倒塌房屋贫困户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支持帮扶力度。
同时,增强部门支持合力。及时向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通报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会同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建立工作机制,派出联合工作组赴灾区调研洪涝灾害对脱贫攻坚影响,启动部门救助帮扶机制,将因灾致贫或有致贫风险的人口纳入监测帮扶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受灾贫困户实施临时救助,共同助力防范因灾返贫致贫。
目前我国仍处在主汛期。对于今年的秋汛形势,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李坤刚提醒,绝不可以小视。从历史规律看,进入秋季后,我国西南、西北等地区的一些省份降雨连绵,往往导致嘉陵江、汉江、渭河等江河发生秋季洪水灾害。从预测预报看,今年华西秋雨偏早,雨量总体偏多,“我们将继续毫不松懈、精心组织后期的防汛救灾工作,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