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瓣同心向未来|宜居副中心 乐享新家园

人民网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李博)2月2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瓣瓣同心向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主题采访活动,记者走进副中心站枢纽、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北京第五中学通州校区、中仓家园中心,感受十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持续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超级枢纽”八轨换乘

走进“超级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简称“副中心站枢纽”)施工现场,4片京帆钢结构屋盖已亮相,部分区域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雏形初现。

工程建设方京投枢纽公司建设管理部副部长刘新建介绍,副中心站枢纽工程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标志性工程,地下建筑规模约128万平方米,地上规划建筑规模约139万平方米,集成2条城际铁路、4条城市轨道交通、1条骨干铁路、1条市郊铁路和15条公交接驳线路,还将建设游船码头,预留航空楼值机功能,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支点。

截至2023年12月底,副中心站枢纽主体工程土方完成至90%,结构完成至85%;铁路车站核心区东咽喉铁路隧道结构、西区站房主体结构及轨道交通101线车站、枢纽换乘通道、地上二级开发楼座等区域实现封顶。“今年是枢纽工程建设的冲刺之年,目前项目已实现全面复工达产,枢纽精装修样板段呈现、主体工程设备安装逐步全面铺开。”刘新建说。

副中心站枢纽工程。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作为城市副中心交通中心,副中心站枢纽地下一层为城市功能区及进站层,地下二层为站厅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通过地下换乘走廊串联起高铁、市郊铁路、地铁等。记者在现场看到,换乘走廊主体结构已完工,从走廊“中心点”出发,向北步行仅65米就能换乘轨道交通平谷线,还可乘坐京唐城际;往南走大约6分钟可到达地铁6号线车站;往西步行200多米可换乘地铁101线。

根据计划,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将于今年12月底完成结构施工,2025年随京唐城际等车站开通投入使用,届时将方便城市副中心居民前往首都和大兴两大机场及天津滨海新区、河北雄安新区等区域。

医疗服务提质扩容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于2023年12月22日全面开诊运行,医院总床位数达到1050张,医疗服务能力实现提升。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尤红介绍,作为落实北京新总规、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个重点医疗项目,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于2018年12月开诊,“我们坚持‘同质化’管理,让市属优质医疗资源以最迅速最直接最完整的方式落地城市副中心,显著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同时发挥区域医疗中心辐射作用,推进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形成,完善城市副中心医疗服务体系。医院与通州区域内9家二、三级医院及基层卫生机合作建立医联体,与两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妇幼及康复专科医联体,构建起了以通州院区为核心,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同时,医院与河北省三河市医院、三河市燕郊福合第一医院建立了北三县医联体,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大幅提升了区域整体诊疗水平,使更多患者受益。

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充

北京市第五中学通州校区。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在永顺镇通州新城0204街区,有一座“花园式”校园,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目前共有54个教学班(高中26个,初中28个),学生2213人,它就是北京市第五中学通州校区。

记者在北京市第五中学通州校区看到,高中教学楼里设置了读书角,北京五中通州校区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书香校园”建设是五中通州校区“幸福校园”建设的重点工程。“我们努力为孩子们打造幸福的读书乐园,从学生只能在休息时间到图书馆去借书看,到所有课间走出教室就能拿到感兴趣的书籍,让他们随时享受阅读的快乐。”

记者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通过“内升外引”,持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人大附中、景山学校、黄城根小学、北海幼儿园等17所市级优质名校,覆盖中小学及学前各学段,数百名来自本部的教师在通州校区参与管理和教育教学,带动区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惠及近3万名学生。

补民生短板建温馨社区家园

中仓社区家园中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首个家园中心,这幢“红砖”外立面的建筑由小区老旧供暖锅炉房改造而成,共分三层,建筑面积1825平方米,融合助老、阅览、托管、医疗等一站式服务,打造5分钟便民生活圈。

北京城市副中心首个家园中心。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家园中心投入使用后,提升了小区配套服务功能和物业服务管理水平,附近3000户居民可以在这里订餐、读书、理发、做理疗等。”中仓家园中心运营负责人毕婉儒说。

据介绍,未来城市副中心还将摸排老旧小区及其周边闲置资源,注入养老、医疗、餐饮、超市等多元社区业态,持续补齐民生服务短板,为周边居民建设更多温馨的社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