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游“热”起来 解码湖北热门打卡地的“匠心”

暑期来临,湖北省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院等文博机构人气高涨;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巴公房子,平和打包厂等老建筑历经百年沧桑后又“活”了过来,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江汉路步行街不仅好逛好玩,电线杆还能给手机无线充电……

从文化遗址“修旧如旧”获得再生,再到一个个文博、文旅项目点亮城市,湖北暑期游持续火爆,离不开一个个热门打卡地的设计“匠心”,让既“美好”又“实用”的项目,“长”成了城市地标,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一览荆楚美景。

巴公房子前,游客正在拍照。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

再生:文化遗址“修旧如旧”

“下午去逛了平和打包厂,附近吃点地道武汉美食,晚上再来巴公房子拍照,非常符合我们吃好逛好拍好的旅游宗旨。”7月11日晚8点,在巴公房子前,从南京来旅游的大学生陈丽一边忙着拍照一边说。

这座建筑有着百年历史,整个建筑呈三角形,融合中西,是武汉近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如今,这里经过修缮,成为打卡武汉的新地标。

巴公房子。李扬摄

三扇门的可用构件拼成一扇,楼梯保留原始雕花和部分踏板,墙面洗、铲、补、磨再注浆加固……武汉巴公房子保护修缮和再利用项目由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设计”)负责,施工过程中,团队最大化保留原构件、采用原工艺修缮建筑,最小干预建筑本体,使用可回收、可重复使用和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增加通风、遮阳、保温等一体化设计内容。修缮后的巴公房子,兼顾了武汉本地特色和天井空间,能同时满足主题展览、公共休闲和酒店功能。

武汉平和打包厂内景。李扬摄

不远处的平和打包厂旧址,作为武汉现存较为完整的早期工业建筑,经过中信设计的修缮设计后,如今已经“华丽转身”,厂区内的100多间库房逐渐成为文化艺术、时尚设计、科技创意、网红孵化等多形态的内容产业聚集地。

有60多年历史的武汉剧院作为承载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地标,三年前,通过精心修缮与智慧升级,历经了一场匠心独运的重生之旅。

“由于武汉剧院属于历史文物类建筑,改造应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有限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要满足剧场功能提升的要求,因此要采用各种方式最大程度上提升剧院音质效果。”中信设计声学专家王凡介绍,为了让剧院每个坐席都能听到真实清晰、圆润丰满的声音,设计团队通过设置侧面折线型扩散体、先进吸音墙、特殊隔音门、专用吸声皮座椅、设备隔振降噪、优化空调风口和隔声门窗的设置等,极大提升了室内音质特性,减少各类不利声学因素对演出的影响,让室内声音更加真切悦耳。

除巴公房子、平和打包厂外,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翟雅阁等历史建筑也在中信设计的修缮设计下,焕然新生。

点亮:文博、文旅项目成城市地标

7月10日,记者在湖北省博物馆看到,参观游客络绎不绝,不少热门展厅人气爆棚,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带着孩子看文物、学历史,感受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实假日生活。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何炼摄

在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的建筑外墙上,传统饕餮纹与夔纹等纹样的浮雕格外醒目。中信设计首席总建筑师、省博新馆总设计师陆晓明说:“更新项目就好比是‘成衣改制’,困难与冲突接踵而来。”

新馆设计灵感来源于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厅的青铜器展品——“楚屈子赤角铜簠”。“老馆屋顶呈现梯形的形态,新馆与之相对,采用倒梯形的几何形体,两者正好与簠的形态吻合,二者上下呼应、相得益彰。”陆晓明介绍。

文艺青年来武汉必打卡的另一热门地,自然少不了位于武汉月湖边的武汉美术馆(琴台馆)。

外形如高山连绵,流水依依。层层银沙堆砌,构成的弧形轮廓,边缘柔和极具包容感。步入美术馆,第一感受是素雅、工业风,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视线所及,均为清水混凝土本色,无装饰痕迹,连灯具都镶嵌在混凝土顶板内。

该项目设计总负责人、中信设计总建筑师叶炜介绍,整个建筑顶部、墙面全部采用被称作“素颜混凝土”的清水混凝土,即混凝土浇筑成型的表面不再有任何涂装或石材等装饰装修材料,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表现手法。整个建筑的清水混凝土面积达到72000平方米,在国内单体中属于较大规模。

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夏珣摄

多年来,中信设计还完成过武汉博物馆、咸宁市博物馆、襄阳市博物馆、横渡长江博物馆等众多博物馆设计任务,在建筑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用设计细节提升参观体验,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融合:“旅游+”配套项目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神农架被称为“清凉王国”,是不少游客夏日避暑的首选之一。乘坐飞机抵达神农架,立刻就会被在这古老的山林中,一座融入神秘原始自然风貌的机场航站楼所吸引。

神农架机场。 神农架机场供图

中信设计在创作神农架机场航站楼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了当地地域和文化特征,“架木为屋”,师法自然,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以三角折板的屋面组合来模拟群山之态,破除了整体大屋面可能带来的单调,让建筑形象稳重而又不失自然,有机地融入了青山绿水之间。

夏日纳凉不仅可以远飞外地,在武汉的商场“武商梦时代广场”里还藏着一个滑雪场,成为不少市民旅游打卡的新目的地。

从项目调研、前期策划到正式开业,中信设计历时多年,将城市文化注入商业建筑,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单体建筑一气呵成,潜心雕琢武汉“商业航母”。

“我们希望将‘武商梦时代广场’打造为一个‘5A级景区’,创造城市微度假的新模式,打造消费升级的新标杆,为各类人群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创新型的消费服务。也希望通过建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让更多人发现城市的深厚底蕴。”项目设计负责人、中信设计副总建筑师王晓晖说。

汉口里。李扬摄

提到消暑,不少武汉人儿时的记忆离不开竹床。今年暑期,“竹床阵”在武汉园博园的汉口里重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汉口里也成为市民感受老汉口“码头文化”的景点之一。

中信设计第三设计院、古建研究中心负责人胡庆介绍,汉口里的设计理念在于唤起老汉口的“码头记忆”,通过提取荆楚建筑中多种形式的山墙组合,变化出丰富的天际线,在门窗、匾额、牌坊等细节上辅以古典的装饰图案,点缀西方现代建筑风格,是对城市文脉和城市集体记忆的回应,使得人们漫步于其中找到乡愁。

将荆楚大地打造成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离不开一个个地标建筑背后的设计“匠心”。近年来,中信设计让城市建筑在实现功能满足的同时,更具地域特色风貌,更体现现代手法与文化传承的“融合”,让城市保有独特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