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居者“优”其屋!保康安居工程让市民稳稳托起幸福

住房问题,一头连着百姓,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保康县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群众的住房越住越敞亮,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对面那扇墙准备安装电视柜,这里放沙发,坐客厅就可以看见窗外的风景……”

近日,保康县2019年棚户区改造项目的373户棚改居民全部完成还建新房的选择,市民盛女士选到了她心仪的房子,开始畅想着美好未来。

盛秀林今年60岁,在城关镇一桥头片区居住了三十多年。随着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盛秀林一家也即将搬进配套齐全、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绿色智能的安置房里。

“我原来住在顶楼上,夏天热、冬天冷,上下不方便。下雨了,外头大下、屋里小下,外头不下、屋里还在滴滴答答。”说起老房子,盛秀林苦不堪言。

盛秀林说,现在一切都好了,换了新小区,环境好、格局好,“住的是电梯房,上下都很方便。”从“老破小”到现代新居,盛秀林感受着三十年来居住环境的改变。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处在闹市中的棚户区仿佛被时光遗忘,与周边环境形成了巨大反差。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优化城市布局,改善人居环境,2010年,保康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共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3个,惠及回迁安置群众2400多户、7000多人。

公租房是让住房困难群体“有其屋”的民生兜底工程。保康扎实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抓好现有公租房的管理,惠及更多住房困难群众。

“我们把握好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等各类保障性住房之间的政策衔接,做到保障条件清楚,分配依据清晰,深入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确保各类住房困难群体得到相应的住房保障。”保康县住房保障和房产服务中心主任刘超说。

截至目前,县城区共建有集中式公租房小区4个,另在6个小区改配建、收购公租房,现有保障性租赁住房1376套,实有公租房住户1296户、3300多人。同时,通过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形式累计保障2688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保障资金1213万元。

蓝天、碧水、白墙、黛瓦……在城关镇封银岩路段,这排承载着数百名群众安居梦的老房子刚刚换上了“新装”。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实施让这里的群众对住房的功能和环境有了新期待。

“这个房子虽然地段比较好,但是年代比较久,外墙皮脱落严重,管道也老化了。现在一改造,不仅外观变美了,所有老旧的设施全部更换一新,以后我们住着也更舒心了。”保康县城关镇居民张继华说。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保康以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为着力点,于2019年正式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目前已改造完成96个小区、304栋房屋,惠及居民5152户、1.6万人。

有房、有家、有温度,宜居、安居、暖人心。保康坚持“全县一盘棋、规划一张图”和一百年不落后的标准,倾力推动城乡建设、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南拓北优、东西呼应、山水交融’的思路,通过吸纳社会资本、争取政策资金、地方政府配套、全方位融资等措施,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加快城市更新,城市承载功能大幅提升。”保康县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道君介绍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住房保障、房地产、建筑业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问题。”刘道君表示,为了让群众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保康县将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建设“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保康。

全媒体记者:付乐 邢忆星 望鑫 

通讯员:黄先浩

编校:莲花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