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阳桥以独特的石构平梁和筏形基础著称。 王东明 摄
中新网泉州8月22日电 (吴冠标)“洛阳桥的一石一木、一碑一塔、一亭一庙都有故事可讲。”一踏上福建泉州洛阳桥,已经当了30年洛阳桥讲解员的陈德杉老人便开始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只要我还讲得动、走得动、写得动,就会继续把洛阳桥的故事说下去。”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洛阳桥始建于公元1053年,前后历时7年方建成。洛阳桥以其造势宏大、技艺高超,加之独特的石构平梁、筏形基础等造桥技术,被誉为“海内第一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78岁的陈德杉(右)当了30年的洛阳桥讲解员。 吴冠标 摄
在当地人看来,陈德杉就是一本洛阳桥“百科全书”,要了解洛阳桥的故事,找他准没错。多年来,洛阳桥边常常能见到陈德杉为人讲解的身影,这位78岁的老者用半生的热忱诠释着自己对这座古桥的爱。
“我第一次讲解洛阳桥是在1991年。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来泉考察,其中一站便是洛阳桥,我为领队迪安博士讲解洛阳桥筏型桥墩的设计巧思和原理。”陈德杉回忆道,后来他逐渐成为了洛阳桥的义务讲解员,特别是退休后,研究洛阳桥、讲解洛阳桥已经变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自从中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作为22个遗产点之一的洛阳桥迎来了一批批专家学者和游客,陈德杉更忙了。在他眼中,申遗成功带给他的是更高的要求和沉甸甸的责任,也鼓舞着他发挥余热,为更多人讲解洛阳桥的传说。
对于洛阳桥的讲解,陈德杉懂得“看碟下菜”。“如果讲解对象是孩子或者年轻人,我就会从洛阳桥的传说故事入手,先声夺人,并在故事里穿插造桥过程中凝聚的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而当讲解对象是专家学者时,我则会先介绍洛阳桥的筏型桥墩、种蛎固基法等特点,最后再结合史料与民间传说,让他们对洛阳桥的文化历史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陈德杉老人的心愿是考证出洛阳桥月光菩萨塔上不知名字符的准确含义。 吴冠标 摄
为了能够更好地讲解洛阳桥,陈德杉下足了功夫。从1993年开始,他便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寻找与洛阳镇相关的史料,希望能从这座古镇的历史中进一步读懂洛阳桥。而后,他愈发痴迷于在各种典籍中寻找关于洛阳桥的一切,并编著了《洛阳桥传说》《洛阳桥撷趣》等十余本洛阳桥相关的书籍。
除了相关书籍的编撰,陈德杉还常常进入社区、学校推广普及洛阳桥文化历史,手把手地培养一些文化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学生成为洛阳桥讲解员。如今,已经有十多位年轻讲解员能够熟练地掌握洛阳桥故事,独自为游客们进行讲解。
“我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考证出洛阳桥月光菩萨塔上不知名字符的准确含义,补全这一块残缺的资料,讲完这座古塔的故事。30年来,我不断学习、考证、询问却未得其果,可以说这是我心中最大的遗憾。”陈德杉如是说。(完)